昔日小江南而今臭水流 涵江美景渐失华侨痛惜

柳絮飞扬如雪花
2013-03-01 11:42:12

  核心提示:游鱼跳虾,莲叶田田,村里的小姑娘划着小舟在河上唱着温柔的歌谣,小伙子潜入水中摘菱角。这一幕一直深藏在莆商黄老先生的记忆里。但是,今年他回家过年时却发现,自己的老家——涵江区江口镇石庭村的石西自然村已经物是人非。曾经戏耍的小河变窄、变浅,甚至消失,尚存的河水堵满散发着恶臭的垃圾。与他同归乡的不少华侨老友,也发现华侨曾经热情饱满捐赠的石桥、小路,如今都被恶水包围,令人灰心。

村民说,一旦沾到河水皮,肤就会起泡,菜也不能用船运了
村民说,一旦沾到河水皮,肤就会起泡,菜也不能用船运了 石西村一处河流交叉口,美丽的红砖瓦房却依傍着臭水河
石西村一处河流交叉口,美丽的红砖瓦房却依傍着臭水河

  曾经水清可饮现在难觅其影

  石东村和石西村是涵江区石庭村的两个自然村,由萩芦溪引出的石庭溪在两村中冲出无数条小河,并最终流入大海。自古以来,村民们依河建房,虽紧靠大海,但村子的自然格局却透出一种淡然的江南之色。

  两村的村民大部分姓黄,门楣上也大部分刻着“江夏流芳”,向人昭示自己的祖先发源地。住在石西村的黄老太太已经70多岁了,她记得几十年前,自己就是坐着船晃悠悠地嫁到现在的家中。当时,河里的水是甜的,很清澈,能直接拿来淘米、下锅做饭。她的丈夫黄老先生说,自己小时候在河里游泳、抓虾,河面上长满莲荷,菱角是最常见的水果。“现在再也见不到喽。”

  石庭村是著名的华侨之村,几十年前,村中人出国打拼,不少人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一些人虽然早已加入他国国籍,但是依然会捐赠家乡建设,石庭村中的不少学校、路、桥都是他们所建。记者在石西村的一个路口发现,一座写着“华侨筹建”的石桥横跨小河,只是小河却是垃圾淤积,散发着恶臭。

  灌溉沾水挠破皮三遍肥皂才洗净

  在石西村,记者在村南边看到正从芋头田中回来的吴老先生。他在石西村中出生,一辈子务农。石西村和石东村的所有水系,最后都汇集到田边的河流流入大海。

  在田边的小河,记者看到河面漂浮着许多水草、水葫芦等,而且数条小船停在水中。吴老先生回忆,在十几年前,小河还很清澈,也很深。现在不仅淤积了泥沙,变窄变浅,而且变臭变脏。村民本来靠小船运送菜果,小河变窄变浅后,小船就搁置在河中,再没用过。

  “虽然小河变脏了,但是也只能靠它来灌溉。”吴老先生介绍。但是,村民发现,沾了河里的水后,必须赶紧回家用清水清洗干净,得用肥皂搓三遍才够。“不然就会奇痒难止,最后挠破皮,一些不知情的人踩到了水里,两只脚最后都起了小疹子。”吴老先生说。

  上游工厂曾排废液整治资金缺口较大

  对于污染原因,村民普遍认为是上游的工厂乱排污水。石东村位于石西村的上游,记者在国道附近发现几十家鞋厂和电子厂。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工厂的排污渠已经被覆盖入地下。

  莆田市环保局污控科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石庭村的村民发现有电子厂往河流中乱排污水,可以拨打环保热线12369向环保局投诉,环保局会派工作人员前往调查。

  涵江区水务局的总工程师李继东介绍,在2009年,相关单位已经对石庭村的水系整治进行科研调查,调查认为至少需要1.3亿元的资金。“由于缺乏资金,政府只能采用分批整治的手段,先治理涵江新城区的北洋水系。”李继东说。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