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台甬系列报道之六 新农村建设让沈岙靓起来
温岭市大溪镇沈岙村文体公园。吴鹏飞 摄 栩栩如生的高大塑像,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曲回辗转的文化长廊,雕梁画栋的复古建筑,精美绝伦的凉亭壁画,古色古香的斗山书院,配套齐全的健身设施…… 这是日前,记者来到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大溪镇沈岙村文体公园可以看到的景象。 在斗山书院东侧还有一个还在建设中的百来平方米的戏台。“戏台修筑好以后,村民们不仅能到文体公园来锻炼、去斗山书院看书,还能在这里看戏,精神生活就更丰富多了。”村支部书记潘明奎介绍说。 文体公园所在地原来一片荒芜,随处可见垃圾和村民自家开辟的菜地。 “为了建设美丽乡村,这几年,我们先后投入上千万元,推进包括公园在内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回想这几年的变化,潘明奎感慨万端:以前村级组织不健全,村民派性严重、干群关系紧张、村情关系复杂、村务一度陷入瘫痪,群众生活环境更是集脏乱差于一体,污水横流、垃圾乱堆,鸡鸭等动物粪便随处可见。如今我们村不仅被温岭市评为先进村、卫生村、示范村,还跻身省级整治达标村行列。 2006年,沈岙村抓住温岭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村村新工程的有利契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讨新农村建设有关事宜。 由于长期以来村两委在群众心中威性不高,加上邻里矛盾纠纷多,如何建设新农村,村民不理解,意见无法统一,更谈不上支持、参与。 村两委充分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通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群众意见,还派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外出到宁波,甚至远赴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接着,村两委根据群众对新村建设的不同意见与看法,分组入户进行宣传,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形成统一意见:“破陈规,促发展,迎改革;聚人心,兴经济,讲和谐。” “当时入户做工作,真是磨破嘴皮,跑断脚!”潘明奎回忆说。 建设新农村,沈岙村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村居环境卫生整治抓起,用村庄一点一滴的变化,来进一步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环境脏乱差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小工业作 坊与居住区混杂在一起,造成污水横流。村两委推行居住区、工业集聚区、农业产业区、文化休闲区的“四区分离”新规划。 在镇里的支持下,村两委在村西部征地250亩,建设工业集聚区,并将零散分布在村中的80多家小工业作坊,集中搬迁到工业集聚区:还拆除了110座4500平方米乱搭乱盖建筑。这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为新村建设腾出空间,还壮大了集体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