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崖天书”破译专家林国恩莅宁德探寻“建文帝迷踪”
林国恩现场考察洋中镇钟洋村余六府古墓葬 “红崖天书”穿针引线 3月4日至5日,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红崖天书”破译者林国恩在宁德市建文帝研究小组人员的陪同下,赴蕉城区上金贝建文帝陵寝、建文帝从亡大臣“郑洽”故居、石后乡“国母亭”、洋中镇明朝国师“周斌”祠堂,钟洋村明朝武将余六府墓葬、祠堂、霍童支提山华严寺等地开展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在华严寺现场题诗:“红崖天书觅知音,離明继照壮我行。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郑洽”故居遗址,位于蕉城区漳湾镇郑歧村,遗址经历数百面风雨侵蚀,石墙已是一片斑驳,灰白、藏青间仿佛向世人传递着难以言喻的悠悠往事。其闺阁内的门楣上“離明继照”四个字样,引起专家的关注。 “此前,建文帝研究小组实地考察均未发觉悬挂于闺房中的牌匾,此次发现纯属偶然。”据宁德市建文帝研究小组组长王道亨介绍,该遗址经明代后,曾为清代布政吏官邸,但房屋布局、构建、横梁雕刻仍然保留着明代风格,而题有“離明继照”四个字样的牌匾亦为明代所出,藏于闺阁内,或不喜人知,或难以言传,其中含义值得思考。 “牌匾中‘離明继照’的含义与‘红崖天书’内容相呼应,”林国恩告诉笔者,其字匾有双层含义:从《易》经看,凤为离(離)为火,在南方。燕为坎为水,在北方。以火制水,以南伐北,必能取胜,拯救大明;另一层含义是:牌匾中的‘明’并非指昔日明朝,是指已经成为日月无光、人间地狱的燕王朱棣的天下,题词人依然希望昔日明朝的光辉继续照耀。 “红崖天书”是一副凤鸣朝阳图,预示着稀有的吉兆,建文帝借凤皇为名,颁布《伐燕诏檄》,名于丹山高冈,隐喻“凤鸣丹山”,实则意欲效仿历史上著名的“凤鸣岐山”。林国恩认为,建文帝把理想和希望寄托于‘天书’中,并对此念念不忘,也预示着建文帝伐燕成功,定能灭燕复明的吉兆。以至逊国逃亡四十年,还在贵州留下的诗篇中咏叹:凤返丹山红日远。提示世人解读内中的深奥寓意。由此推断“郑歧”村的名字由此而来。 逊国流亡的建文帝面对国破家亡,退位逃亡,日以远去,还面临着时时被缉捕,追杀的危险,连《伐燕诏檄》也不为人知,被夜郎的子民任意猜测,他的理想只是理想,希望变成绝望,悲愤至极而发出“新浦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的悲鸣。 而更加机缘巧合的是,上金贝古墓葬塔碑上二十字碑文“御赐金襕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与《贵州金竺长官司罗永庵》中建文帝朱允炆留下的“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相吻合。 “天上的凤在丹山,指的就是贵州,而诗词中的‘日’与宁德碑文上的一致。凤凰在丹山,而‘日’及‘沧海’是双关语,对应龙归沧海,那么指的是真正的建文帝隐于海边,‘碧云深’指建文帝所在之处,上金贝古墓正处于当地的碧云峰下。”林国恩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