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长乐东平村雷锋多 乐善好施为民奉献(图)

食不在来
2012-03-05 09:18:33
老人公寓里看闽剧,依伯依姆乐淘淘
老人公寓里看闽剧,依伯依姆乐淘淘
村里基础设施建设
村里基础设施建设

  福州新闻网-福州日报讯(记者 刘复培 何海铭 祝健 张铁国 陈茜茜 任思言 温海龙/文 叶义斌 池远/摄 实习生 李晓辉 沈晓梅)“学习雷锋,助人为乐,从我做起……”3日上午9点30分,长乐市鹤上镇东平村“真情老人公寓”旁的雷锋塑像前,响亮的誓词响彻云霄。

  领誓的是解放军驻长乐某团修理连战士万明山。他6年如一日省吃俭用,共资助20多名贫困生,先后被评为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福州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当得知本报与长乐市委文明办在东平村联合开展“学雷锋、在行动”系列活动时,万明山所在部队“学雷锋服务小分队”踊跃报名,进村开展爱民为民服务活动。

  当天,除了万明山所在部队的“学雷锋服务小分队”,还有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鹤上供电所“闪电”服务队、长乐团市委等近10支志愿服务队参加活动,为村民们提供清洁家园、义务检修电路、修理电器、免费量血压、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这些流动的“雷锋”与东平村的“雷锋们”,如同灿烂朝阳,照耀着人们的心灵。

  学习雷锋好榜样

  幸福东平“雷锋”多

  走进东平村,记者可以强烈感受到东平人乐善好施、互帮互助的大爱精神。东平村党支部书记王梁杰说,村里始终坚持“德”“智”并重,实现“人”“村”和谐。在平凡的生活中,东平人用爱心和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雷锋精神,成为建设幸福东平的重要支撑。

  乡村摄影服务队:为老人留下美好的笑容

  “咔嚓、咔嚓”,“谢谢,拍得太好了”……一声声清脆的快门声响过后,总能赢来一句句纯朴的感谢。

  3日上午,东平村的很多老人都聚集到了村文化中心,因为帮他们拍照的人又来了。拿相机的小伙叫陈锦炯,他就是老人们口中“帮我们拍照的人”中的一员。他们有一个组织,叫乡村摄影服务队,是由当地一家影楼牵头成立的,专门免费为村里的老人们拍照。

  影楼老板齐峰告诉记者,由于出行不便,加上子女不在身边,很多农村的老人很少有拍照的机会。“三年前,我岳父去世,我发现自己竟然从来没有为他老人家好好拍过照片。”

  于是,齐峰萌生了为村里的老人拍照的念头,并成立了乡村摄影服务队,经常深入长乐的乡村,为老人免费拍照。今年,经过长乐市委文明办的牵线搭桥,他们和东平村结成对子,并几次走进东平村,为老人拍照。“以后如果东平村的老人有需要,我们都可以上门为他们拍照。”齐峰说。

  “不出门就可以拍到这么好的照片,好啊!”当69岁的王增官老人看到数码相机内自己精神抖擞的样子时,十分高兴,对陈锦炯竖起了大拇指。原来,老人女儿出嫁,儿子出国,已经好多年没有拍过照,本想到镇上去拍,没想到当天在村里就拍好了。

  “夕阳红”服务队:让老人生活得更愉快

  台上演员们唱着闽剧,台下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还不时鼓掌喝彩。大院里其他的老人或是围坐聊天,或是结伴散步。走进村里的“真情老人公寓”,记者便被这里的温馨气氛所包围。

  85岁的江玉仙老人,正推着腿脚有残疾的老伴王炎炎在房门口散步,正巧碰上女儿王钦云来看望二老。“这段时间身体怎么样 心情还不错吧 ”王钦云问爸妈。“是啊,跟以前一样,护工照顾得好,志愿者常常来看我们。”

  王钦云告诉记者,村里有个“夕阳红”服务队,常来帮助老人们,“父母在这里生活,我们都很放心。”

  真情老人公寓成立于2008年7月,没多久,“夕阳红”服务队也成立了。“老人公寓刚成立时人手不太够,所以村干部带头成立了服务队,现在志愿服务成为习惯,能为老人服务,大家都觉得高兴。”服务队负责人王飞龙告诉记者。

  服务队现在有22人,他们定期看望老人,打扫公寓卫生,遇上老人生病或有急事,他们随叫随到。“上个月,一位老人生了急病,还好服务队的人来得及时,把老人送去医院。又是陪护,又是帮忙抓药,忙前忙后,真是难得。”公寓管理人员林彩霞说。

  有了服务队带头,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关爱老人的队伍,公寓用电中断,鹤上供电所紧急抢修;医院到公寓为老人免费体检,指导用药和日常保健;村里文艺队常常过来表演闽剧。

  乡村清洁服务队:美化家园数年如一日

  走在东平村的村道上,优美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心旷神怡。这一切,得益于村里的乡村清洁志愿服务队。今年60多岁的王任明就是这支服务队的一员,已在队里干了7年了。“志愿服务队每月定期在村里开展义务清洁活动,你看现在我们村到处都干干净净的。”见到记者,王任明一脸的自豪。

  王任明说,7年前,村里党员们带头,村民代表和一些老年人组成了清洁服务队,固定每月5日和25日在村里义务清扫卫生。7年过去了,清洁服务队依然活跃在东平村,为美化东平作贡献。

  在村养老院中为老人们打扫卫生的王光辉,也是这支乡村清洁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王光辉告诉记者,服务队有30人左右,定期对村道、农场以及养老院进行清洁打扫,干活时大家都很踊跃。

  2009年从香港回到故乡的华侨王焰炎夫妇,平时就住在村里的养老院。“我们年纪大了,打扫卫生时腿脚不方便,但村里的清洁志愿服务队每个月都会帮我们打扫。”王焰炎夫妇说,住处干净了,住起来不仅舒服,也更能体会到那份浓浓的故乡情。

  文化广角镜

  爱唱闽剧的文化协管员

  3月3日上午,村老人公寓活动中心的舞台上,几位村民拿着“家伙”吹拉弹唱,赢得了老人们的阵阵掌声。其中一位演员挺特别,他手中拉着二胡,趁二胡停歇的间隙敲锣,虽然同时用着两个乐器,但是他不慌不忙,二胡悠扬,锣也敲得恰到好处。

  “今天敲锣的人有事没来,我只能一边拉二胡一边敲锣了。”一段闽剧唱罢,这名男子擦着脸上的汗走下台对记者说。他就是东平村的文化协管员王飞杰。

  王飞杰今年50岁,已经在东平村当了6年的文化协管员。“小时候家里穷,就把我送到闽剧班子里,我算是在闽剧班子里长大的,这辈子基本都在和闽剧打交道。”老王快言快语。他告诉记者,刚当上文化协管员那会儿,他就开始召集一些老票友,经常到老人公寓、小广场献唱。“你还别说,隔壁村一些老人还专门跑来学二胡。现在见面,他们还管我叫‘老师’,弄得我怪不好意思。”老王指着手里的二胡笑呵呵地说。

  老王谈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深有感触。他说, 以前,农闲时村民们最大的娱乐就是打麻将、看电视,现在村民们有了新的去处,农闲时大伙到村文化中心,唱歌跳舞,读书看报,打球健身,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村文化协管员,能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出点力,我觉得很开心。”老王说。

  农村故事会

  “飞”回村里的闽兴米业

  东平村内的米业加工远近闻名,走进村内的福建闽兴米业有限公司,只见生产车间一派繁忙,一部部叉车来往装货卸货,公司总经理王建炳指着加工封袋的大米告诉记者:“我们的大米可是经过注册的,有自己的品牌,很多福州人吃的大米就是从这里运出去的。”

  王建炳是东平村人,2009年9月,响应政府“回归工程”的号召,在江西鹰潭发展了18年米业的的闽兴米业“飞”回东平村。2010年1月,闽兴米业一期工程在东平村正式投产,占地30多亩,日均加工大米330吨,带动了鹤山镇和江田镇等附近乡镇300多户农户增收。

  近年来,福建省储备粮公司、福州面粉公司以及福建元成豆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长乐市松下港粮食物流园区。借助“聚集效应”的东风,闽兴米业正在兴建二期工程,占地70多亩,建好后将成为福州乃至福建最大的米业加工厂。

  “粮油要靠海运,我们离深水良港松下码头只有十几公里,从这里粮油将销往平潭和台湾等地。”王建炳自豪地说,东南沿海最大的粮食集散中心正在东平村周边如火如荼建设,“两三年后,再来这里,就可以看到一个基本建成的现代化临港粮油物流产业基地和东南沿海最大的粮食集散中心。”

  路宽了 水通了

  3日上午,东平村主干道上,工人们正在破路施工,为埋设水管作准备。近年来,东平村坚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改路、改水、改电、改房”等为主要内容,修建了宽8米、长2公里的水泥主干道,对村道实施亮灯工程,将昔日“天干土飞扬,下雨变泥塘”的村子,变成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的新农村。同时,该村还先后建成东平文化中心、关爱女孩公园、农家书屋、东平健身广场、莲柄港休闲河道等场所,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采访后记

  为大爱东平喝彩

  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力,东平人持之以恒,默默地开展各种志愿服务,让温暖的阳光普照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平凡的东平人以乐善好施、互帮互助的大爱精神,刻画着乡村人的美丽心灵,展示着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

  做好事,无小事。让我们为东平人的大爱精神喝彩。因为,他们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与弘扬者。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生活就越充满温暖,我们的社会就越充满希望。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