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八旬老太编斗笠60年 将参加两岸民俗文化节

柳絮飞扬如雪花
2013-03-13 12:49:47

  本报讯 斗笠是以前种田时的必备的遮阳工具,长乐吴航街道有一位年逾八旬的高玉壘老人,编斗笠已经六十年。她的手艺远近闻名,还被长乐推荐参加在福州举行的2013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

  编斗笠需要十六道工序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旧杨井巷的高老太家。老人正在认真地编着斗笠。斗笠是以前农民常用的工具。它有防雨避暑的功效。现在,人们会经常把斗笠挂在家里,再加上簑衣。

  编斗笠可是技术活。在编斗笠之前,要先将竹子裁为几截,再对竹片进行剖篾,竹片剖篾得宽窄厚薄均匀一致,编出的斗笠才好看。编斗笠对竹子还有要求,需选用好切、有韧性、不容易断的秋竹,秋竹的特点是有三个分支形成的结。

  剖篾完成以后,就可以开始织斗笠。青篾编斗笠的外网面,黄篾织内网,两网之间夹放竹叶。必须用刚采的新鲜竹叶铺放,不然放久了的竹叶会卷曲,就难铺平。铺好竹叶,就可以锁边了。这编斗笠,靠的就是“巧”。编一个完整的斗笠,需要16道工序。对剖篾竹子的竹刀也是有特别的要求,必须是不锋利的竹刀,要是太锋利了,就容易把竹子剖坏。

  六十年技艺濒临失传

  高老太告诉记者,她编斗笠的手艺是从她出嫁后,母亲教的,在她祖上已经流传了四五代。现在还是会有一些小批发商、农民等来她家里买斗笠,每当她闲在家时,也经常会拿出裁好、剖好的竹片来编斗笠。

  “种田的人说这个戴了凉爽,别的斗笠戴在头上感觉烫,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戴我的斗笠。我也喜欢做,一来打发时间,二来人也灵活了,精神好了。”高玉壘老人说。

  现在,农民越来越少,编斗笠的技艺也正在悄悄地流失。希望有感兴趣的人或者商家能把斗笠发展成一种装饰品或艺术品,把长乐的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给继承下去。“即使以后农民不戴斗笠,也可以用它当装饰品。希望这门手艺代代传下去,不要在我们手里丢掉。”高老太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徐文宇 通讯员 高晶晶)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