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弓鱼兄弟的弓鱼技艺再度名声远扬

蓝妖花园
2013-03-29 12:49:15

陈小锋(右)在卖鱼陈小锋(右)在卖鱼 陈小建和陈小华俩兄弟在弓鱼陈小建和陈小华俩兄弟在弓鱼

  2008年,建瓯的弓鱼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陈氏兄弟也成为这项技艺的传承人,2011年,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走进科学》以纪录片形式传播了神奇的弓鱼技艺,兄弟三人再度名声远扬。

  钟楼村的弓鱼文化源于明万历年间,如今钟楼村水产养殖面积突破700亩,养殖量突破 400吨。如何让这传统的文化品牌成为效益的金牌 陈氏兄弟成立了渔业专业合作社,近年一直在求解这个课题。

  23日凌晨5点,福建省渔业经济示范点——建瓯市建安街道钟楼村还一片沉寂,养鱼大户陈小建、陈小华、陈小锋三兄弟就已经骑着轰响的摩托车,来到山边的鱼塘捕鱼了。一个小时忙下来,天已熹微,眼前200多公斤的草鱼和鲫鱼都被整齐地“弓”好。

  三兄弟家世代养鱼,弓鱼技术纯熟,但改革开放前,全村水产养殖面积不足百亩, 还要供应给水产公司,所以每到过年,大队只能给每户分一条不大的活鱼。为图吉利,烧好的鱼大年三十晚上只被母亲端出来“亮相”一下,就会锁进菜橱里,等到年过完了,鱼也基本上不能吃了!发展钟楼养鱼业,过上“年年有鱼”的好日子,是兄弟们一直以来的心愿。

  1994年,陈家兄弟承包了坑里水库,30多亩鱼塘一年下来就可产1.5万公斤鱼。“当年,我们养鱼的面积达到60多亩,吃鱼就像吃青菜豆腐一样容易了。”老二陈小华兴奋地说。

  吃鱼不愁,但是有一个新的纠结又上了兄弟的心头,现在学习传统弓鱼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2008年,成为弓鱼技艺传承人后,他们成立了一个由本地农民组成的捕鱼队,吸纳那些对弓鱼技术有兴趣的村民加入,为建瓯各乡镇的养鱼大户提供捕鱼、弓鱼的服务,可是,起早摸黑抓鱼是个辛苦活,目前,捕鱼队也只有10多个人,陈小锋说,以前这项技术在建瓯民间流传很广,我们很希望有年轻人来加入,我们愿意免费教学,让他们成为弓鱼高手。

  一个弓鱼高手究竟有多熟练呢 只见陈小锋随手抓起一条鱼,用锋利的竹签在鱼鼻子上利索地穿个孔,再抽出一根绳子,穿孔而过,打结,再把鱼身沿着内侧弯起来,绳子绑到鱼的肛门下,再打一结,“弓鱼”也就完成了。弓一条鱼的时间不到10秒钟。陈小锋说,‘弓鱼’奇妙之处在于,离开了水鱼儿还可以保活,根据他的经验,“弓鱼”在冬天可以保活3天,在夏天也能保活2天。

  “现在,咱们村的人不仅有鱼吃,而且还都吃好鱼、精品鱼哩!”陈小华颇自豪地说, 原来,五年前,为了提高养殖技术,建安街道组织村里的养殖户到外地学习。学成归来,陈家兄弟就开始使用生态技术养殖有机养鱼,以各种优质草料喂鱼,虽然这样鱼长得慢,但肉质细腻,吃起来有微微的甜味,所以在市场上比别人的好卖,价格也高。

  靠着养殖精品鱼,陈家兄弟的年收入都在七八万元以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他们却琢磨着——如何让钟楼村数百年的养鱼品牌做大,三兄弟想到了水产品深加工模式,去年上半年,从粗加工起步,目前,渔业合作社已带动村里制作冷冻包装、熏制、腌制的鱼产品等,开展统一销售,实现了水产品加工“零”的突破,村里已被确定为福建省渔业经济示范点。

  “弓鱼技艺是我们养鱼文化的突破点,百年养鱼品牌是我们的经营突破点,但是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氏兄弟对此有了共识,在未来,三位弓鱼兄弟将为钟楼村的养鱼业带来怎样“鱼跃龙门”的突破,让我们期待。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