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六旬老人舍弃高薪义务教民乐 传承传统文化

蓝妖花园
2013-04-06 16:07:45

东南快报讯(记者余少林通讯员王宪政文/图)3日,正值长乐潭头中心小学学生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在“民乐班”教室里,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看到有几位吹笛子的学生姿势不对,便赶紧走过去手把手地纠正,忙得不亦乐乎。这位老人就是“少年民乐班”的师傅刘宜光。

刘宜光老人教学生弹奏民乐

刘宜光老人教学生弹奏民乐

二胡、月琴、笛子,刘宜光老人从小就练习这三样传统民族乐器,并且技艺精湛。老人退休后,被某剧团聘为琴师,月薪5000元。但为了使民乐传统后继有人,老人毅然辞去工作,义务当起留守儿童和外来工子女的民乐老师。近日,他被评为长乐市首批优秀志愿者。

组建“民乐队”活跃乡村文化

刘宜光今年62岁,13岁读小学时,有个郑姓老师精通民乐,课余时间经常在学校小花圃里拉琴吹笛子。刘宜光放学路经那里都看得痴迷,甚至忘了回家。郑老师见状,便教他民乐,到了小学毕业,刘宜光学会了拉二胡、弹月琴、吹笛子。

每遇到重大节日,刘宜光都会积极参加镇、村组织的文化活动,成为文艺活动的骨干。2000年,为了让更多人加入民乐队伍,他与一些民乐爱好者一起成立“民乐队”,共有中老年人20多人。

历年来,市委宣传部、潭头镇组织文化踩街、民俗节等活动,这支“民乐队”都特别引人注目,大大活跃了乡村文化。

执教“少年民乐班”传承下一代

随着“民乐队”声名远扬,参与活动的群众多了起来,但全部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刘宜光觉得,如果这样下去,民乐可能会后继无人。于是,刘宜光心中有

了一种想法:组织一个“少年民乐班”,让民乐文化传承下去。

2012年9月,潭头中心小学校长登门拜访刘宜光,想请他当“少年民乐班”的老师。校长的话正合刘宜光的心意,立即答应下来,并表示不收一分钱。

正当刘宜光庆幸自己的愿望实现时,想到要辞去剧团琴师的工作,又担心老伴不同意。但没想到,老伴很支持他的做法。

“少年民乐班”有20名学员,多数是留守儿童和外来工子女,由于学生基础差,授课难度可想而知。原本学校安排三天下午上课,但刘宜光都是上午就到“民乐班”教室做相关准备。

老人对民族乐器的执著热爱,也深深地影响了学生。双休日,他们时常结伴到刘宜光家里向老人请教。

在刘宜光的耐心调教下,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20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弹(吹)奏手法技巧,并能单独演奏简单的曲目。

昨日,当记者祝贺刘宜光被评为长乐市首批优秀志愿者时,他笑着说:“让民乐文化在青少年身上传承发扬,是我最大的心愿,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会继续做下去!”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