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山边刘村种菜走上致富路 掀返乡“淘金”潮
3日,长乐文岭镇山边刘村51岁的村民刘章明特别高兴,他家的新房又盖起一层。这是座4层小洋楼,投入100多万元。“现在我们村种的菜好卖,大伙口袋都鼓了。回家种菜比出国打工还好啊!”刘章明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几年,山边刘村在外乡亲兴起“回乡种菜”热,像他这样出外打拼后又回来种菜的已有近百人。 记者跟着刘章明来到他的地头,一眼望去,绿油油的大蒜随风起浪,十分壮观。“去年以来,气候一直很好,非常适宜大蒜生长。”他顺手拿起一棵大蒜说:“你看,枝干足有1米多长,叶片大而细嫩,块根硕大、洁白。这样好的大蒜拿到市场,肯定热销,今年菜价高,我一共种了20多亩,每亩净赚上万元不成问题。” 刘章明告诉记者,他是个“半路下田”的农民,此前他一直在外地做黄金加工生意,2005年,遇到生意不景气,他回家过年时,见老家都在种植大蒜、葱、白芹等调味菜,种菜的亲戚一年下来的收入并不比自己少,他果断决定回家种菜。 这几年,在山边刘村,像刘章明这样出外打拼后又回来种菜的已有近百人。村民刘国荣和刘泽民上世纪80年代曾出国打拼,现在也回村当起了菜农。 “我们村以前可不是这样。”村党支部书记刘德勇说,村民们原来也是以种菜为生,但是收入有限,很多人将田地抛荒出国打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三分之一的人都出国去了,加上到国内其他地区打工、做生意的,最多的时候全村有700多人外出,接近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二。2000年,根据市场调查,村里认为种植调味蔬菜利润高,病虫害少,且适合当地土质,于是全部改种调味蔬菜。渐渐地,种菜的效益越来越好,外出的村民听说后,纷纷回来种菜。他们说,在家里也一样能赚大钱。 2008年,村里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村民除了在自家地里种上调味菜外,还承包了邻村数百亩耕地,扩大种植面积,目前达1000多亩。 (福州日报记者 祝健 通讯员 王宪政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