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就业观改变留学生回国热等致"最难就业季"

神飞扬
2013-05-15 17:19:29

  毕业生自身原因——目标不明期望高、就业观转变 面对“最难就业季”,许多毕业生纷纷发出感叹:“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然而,在抱怨声不断的同时,从媒体报道的事例中其实不难看出,毕业生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找工作目标不明确

  许多求职大学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日前,西安某用人单位大倒苦水:“求职的人越来越多,但合适的很少,我们招人也很难。”

  一家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贴出的海报里,招收的岗位只有一个:总经理助理。要求25岁以上,具有大专学历。该公司的招聘人员说,这个岗位招聘了一个多月了,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来问的人不少,但是多数完全不知道这个岗位要做什么。

  “很多学生来求职,不是先问工作内容,而是先问薪资待遇、工作时长和休假时间。”一家生物技术企业的招聘人员说,她觉得这样有些本末倒置,“应该是先说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然后才是公司能给你回馈多少。”

  骑驴找马期望值过高

  对历年就业数据、毕业生数据进行机械比对,似乎可以从容得出“就业难”的结论。但除却“就业率”这个单一的指标之外,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业需求、就业结构也应考虑在内。 据媒体了解,在深圳,手头持以一份以上offer却迟迟不“下手”,“骑驴找马”的毕业生大有人在,而这群期望值较高的毕业生往往也被算在“失业”的数据之中,但这显然不能视作“就业难”的证据。

  深圳大学毕业生夏丘莹最近就成了“面霸”,她拿到三份offer:某二线咨询公司媒体公关、500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生、500强企业的营销专员……在她看来,三份工作都仅属于“尚可”级别,各有优势各存短板。她认为:“营销岗薪水不错,但工作压力非常大,稳定性弱流动性强,而公关、人力资源培训生则上升空间非常小。”

  “90后”成毕业生主力 就业观改变

  事实上,毕业生自主意识增强、就业观念多元化等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正越来越明显。兰州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苏程表示,今年“90后”已经成为就业舞台主角,他们的就业观与“70后”“80后”相比有明显变化,更看重性价比高的工作,关注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倾向选择有较舒适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工作,不愿选择没节假日、经常加班、四处奔波的工作。

  这一点在兰州交大本科毕业生到工程施工企业就业的人数变化上有所体现:兰州交大近两年毕业生到工程施工企业就业比例已经从2010年的23%减至2012年的13%。今年的比例预计会更低,大约仅有10%。

  “70后”“80后”毕业生就业时,还愿意为了施工企业的“铁饭碗”暂时忍受艰苦的野外工作条件,但“90后”毕业生求职时对工作环境和晋升机会要求更高。“类似施工企业的一些单位远离城市,工作流动性大,上升通道相对较窄,不受他们的青睐。”苏程说,一些工程施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反馈显示,五六年前,企业人才的流失率仅为5%左右,但在去年达到了15%。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