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常年无人居住 “莆田民间第一厝”成弃屋

神飞扬
2013-05-23 12:19:10

从外观整体上看,方家民居雄姿尚存,但红砖埕内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从外观整体上看,方家民居雄姿尚存,但红砖埕内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窗户木雕早已遭到破坏,只剩下一半
窗户木雕早已遭到破坏,只剩下一半 楼上长廊的彩绘画,描绘着西湖景色
楼上长廊的彩绘画,描绘着西湖景色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文/图

  本报讯 一个小小的乡村,竟藏匿着50多座精美的老民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莆田市涵江梧塘九峰村曾让普查人员喜出望外。然而,该村号称“莆田民间第一厝”的最有代表性的一座老民居,现在却成了弃屋。由于常年无人居住,民居内的珍贵建材和装饰物频频被盗。

  数百年老村庄内处处是“豪宅”

  村内的老房都是莆仙传统民居,外墙红砖红瓦,内部雕梁画栋。每年都吸引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取景,还有不少专家学者前来考察。村民告诉记者,九峰村有360多年历史。听先人说当年庄氏三兄弟来此定居,看到村后的山峰连绵起伏,将村子命名为“九峰”,取“长长久久”之意。

  曾在莆田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队担任队长的莆田市博物馆馆长游国鹏对九峰村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经调查,九峰村至少有50多座近现代老民居,年代集中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地商界知名人士方捷辉还倡导教育改革,废除了村中私塾,筹集了3000银元,盖起两层红砖骑楼校舍,在1941年创办了私立峰山小学,聘请名师,让贫困的子女免费入学。

  当年的红砖骑楼校舍已成了九峰村的村支部。村支部书记甘章华说,当时这座校舍名扬全莆田,吸引了许多邻乡的学生纷纷来校就读,学生最多时有700多人,6个班级,每班都塞了100多人。为此教育界当时便有“莆田有麟峰,梧塘有九峰”之称。

  楼上十幅彩绘画绘着西湖十景

  九峰村最有代表性的是方家民居。大厝外侧是红砖砌成的龙虎楼,楼底是莆仙民居少见的裙裾状基墙。穿过偏门,气势恢宏的二层半古厝映入眼帘。

  甘章华说,方家民居号称“莆田民间第一厝”。建造大宅的是方秋香三兄弟,当年三兄弟的父亲方凤宝在福州开办百货纱布店,而后三兄弟又把产业发展到上海等地,发了大财。民居从1940年开始动工,历时3年建成,工程费用折合大米1.6万余担。

  这座宅子占地7亩多,共有93间房间。正厝前廊的两根长10.7米、直径0.44米的顶梁柱是从仙游山区采购的原始林木,每株包括运费要花上千块银元。在装饰上,方家特意请莆田前清翰林张琴作画题书。大宅里的彩绘装饰更是显示时代和主人身份特征。最有时代意义的是楼上长廊的十幅彩绘画,绘的是杭州西湖十景,透露出主人曾把生意做到江浙一带的信息。

  产权归多户共有村里无法接手

  现如今,大厝外貌雄姿依旧,但细节之处却残败不堪,一楼窗户精美的木雕只剩下一半,红砖埕杂草丛生。大门并未上锁,二楼大宅内部保护更不善。

  甘章华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初期,这座大宅分给村里十几户村民居住。后来村民另盖新屋,早已搬走,大宅就成了无人居住的弃屋。盗贼多次在夜间潜入偷盗文物,大宅二楼厅堂原本有幅古屏风,后来不翼而飞。一些名家雕刻的木雕被偷拆,一些石浮雕的人头像也不见踪影,就连屋主遗留下的旧碗和古家具也被偷偷搬走,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对于这座老民居的保护,甘章华表示无可奈何。他说,这座老民居的产权归村里十几户人家所有,非常混乱。由于不是无主的房产,村里也无法接手管理。九峰村内有九仙岩风景,村边有囊山寺风景区,村里又有大量的民居,若在旅游路线中加入民居游,有可能成为莆田旅游胜地。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