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讲座开讲福清端午习俗
本报6月13日讯(记者 杨国才) 6月9日,市委文明办举办民俗讲座,邀请我市民俗专家严家梅为社区群众讲解福清端午习俗。 民俗讲座上,严家梅从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风俗、过端午节的意义等三个方面为大家深入浅出讲解了端午习俗,并结合福清端午习俗讲解了这些习俗的来龙去脉。听完讲座后,一些市民表示,之前还不知道福清的端午节有这么多习俗,更不知道这些习俗的来源这么有意思。 据介绍,在福清,人们把每年五月初一至初五称“端阳节”,亦称“端午节”,俗称“五日节”。福清端午节习俗较多,一首民谣概括了福清端午节的主要内容:“初一钉门葱,初二起炸猛(即糯米粿),初三煎面饼,初四做节仔,初五晒午时,龙船赛起来。” 钉门葱是五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采回苦艾、菖蒲等,用红纸条卷起来后钉在门框两边;起炸猛就是家家户户炊黍粿,又叫“起炸粿”,用米、麦磨浆后进行发酵,经蒸笼蒸煮之后便可成形;煎面饼有咸、甜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蛏、韭菜等,甜面饼多加红糖或砂糖;五月初四晚,各家都要煮上几碗可口的饭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故曰“做节仔”;旧时龙江两岸的玉塘、松潭、倪埔和迳江口的上迳都出现过万人夹岸观龙舟的壮观场面。 包粽子是福清人过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粽子多以糯米、粳米浸碱水,加上豇豆、花生仁或虾仁、香菇丁,包成三角形,用细麻丝扎成一串一串,放在锅内煮透,捞起后食用。端午节期间,我市还有晒午时、洗午时汤、喝雄黄酒、挂香袋和蛋袋等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