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裕大墓之神奇传说
渔溪镇往东南方向,沿水泥大道行七里路,有一座林则裕大墓。墓地由九龙山向北延伸的支脉而形成,状如蛇头,民间说是“牛穴”,并说这里是“三命吉穴”,富贵无比,子孙当出“三公”。于是大兴土木,硬把周围的土挖运来,填成占地百亩、状如牛头的小山包,而后在人造的山上造墓。试想,在那手创肩挑的年代,造这高出平地十多米的山来,百姓该付出多少的血汗啊! 大墓的墓桌仅裸露出的部分就长约3米、宽1.6米、厚0.4米,上面可摆三、五十碗供品,桌下方压着一块高和宽约3米、呈正方形的墓门大石板。整个墓为八字形,两旁的墓手各由三块大青石组成,都呈“L”形,高2.8米、宽2.4米、厚0.5米,衔接处降低0.3米,作为三个墓埕的上下台阶。整个墓埕用巨大的青石板铺成,分三大层,一共8块,最长的一块有18米,最短的也有4米多长。墓埕上的栏杆,是长16米、高1.8米、厚0.5米的巨大青石,总共有19块。栏杆三面打磨得特别光滑,最奇特的莫过于第3块墓手的前方1米处,立着一块高2.7米、宽1.8米、厚0.6米的摆动石,位于两块埕石板之间,人坐在它上面,可以摆动,但左右摆动的距离不超过0.1米,让你感觉有惊无险。 整个大墓所用的巨石,表面光滑无比,石板与石板之间,密得连雨水都无法渗透进去。可惜如此完美的艺术造型,也有美中不足之处,首先是墓碑里无碑文,其次,墓碑之上和它的后土(即土地公牌)立了两块不伦不类的普通石板,真是大煞风景。 花了这么高昂的代价造墓,怎么就无墓志铭呢 对此,民间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 据说是为了显示墓主的富贵和地位显赫,于是,在距离墓地100多米的右前方,立了一块高4米多、宽2.5米、厚0.4米的大石碑,上面洋洋洒洒近万字,其中一句是:良田七顷。据辛亥革命老人林启东《林则裕》一文里记载:林则裕,东张过洋村人,称霸一方,于前清乾隆壬戌七年、乾隆乙丑十年先后为其子福振、福挺,孙调燮等买通关节,获选为武进士,福振为御前侍卫,则裕既富且贵,心犹未足,复遍求吉穴。……经地师觅得一地,说是“三命”吉穴。 这么多又这么重的石料,究竟是怎么运上来的 陆路,根本是不可能,水路,这里是入海处。大墓以下不足200米处就是广阔的海滩地。涨潮时,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这些石料就是从海上运来,然后靠人工一步步抬上来的。 那么,这样大面积的石头表面,又是怎样打磨得如此光滑呢 传说墓主林则裕为了达到整座墓石光滑的目的,答应石匠琢出来的石粉与银子兑重,也就是说,你琢磨出多少石粉,就给你多少银子。石匠师傅于是夜以继日地琢呀磨呀,但是海风吹个不停,可怜的石匠师傅,辛辛苦苦琢磨出来的石粉被刮得干干净净,结果狠心的林则裕竟一两银子也不给。非但如此,他还阴谋算计着等造墓工程全部竣工后,墓室内摆上陪葬品——金一缸、银一缸、米一缸、油一缸、水一缸和柴一缸,以及一对金童玉女,然后再把这些知情老师傅埋在里面当陪葬品。幸亏几位师傅早就料到墓主居心叵测,所以先他一步,将这双童男童女救出,并随手把那些陪葬品带走。后来,连个墓碑和后土也无人立,只能草草地立上两块无字的石板。 离大墓100多米的左前方,又立一根4米多高、直径约0.4米的六角形柱子。传说这大墓确实是造在“牛穴”上,但墓造成后,苦了对岸塔山村至蟹屿、山斗村一带的农民,每日五更,天刚蒙蒙亮,就有一只大黄牛从对岸游到这里来吃庄稼。不仅如此,这只大黄牛吃了还在这一带撒野,狂奔乱跳糟蹋庄稼,村民苦不堪言。后来有人想出一个办法,用重金去请一位地理先生,让他设法来破解。地理先生答应帮村民们的忙,在墓的右前方竖起一根石柱。说也奇怪,自从墓前立了那根石柱之后,墓南边那条从山上流下的溪水变黄了,而且流了一个多月还不间断。传说是那头黄牛被石柱给拴住,活活饿死了。不久又传出墓主林则裕家出事了。林家残害三条人命被人告发,他们虽层层贿赂,免去牢狱之灾,但死罪既免,活罪难逃,还是被贬到山东省海边去劳改。 因为传言墓室内藏有机关,金童玉女,以及金、银、油、米、柴、水各一缸,于是1970年夏季的一天,笔者听村里人说林则裕墓被人用炸药炸开,墓里的财宝被掠走。但又说只炸了一穴,挖出棺材扔在墓埕上。大家认为那么大的墓里面肯定不止一穴,建议由大队出面,再带上两捆炸药,炸开另外的一穴。恰好笔者当时是返乡知青,算是文化人,所以被叫去做记录。 被炸开的墓穴离地面2米多高,墓穴的空间比一般的宽敞得多。棺材是油漆的大四甲,十几个壮实的青年人用绳子半拉半抬出来后,就在墓埕上打开。人们希望有什么宝物出现,但是棺材内除了女尸的头发和一面铜镜之外,一切都灰化了。这也证实了那次挖出的那副男性棺材里,除了一把沉香扇再无其它陪葬品。在场数百个围观者根本不相信这个事实,有几个胆子大一些的社员,跳进墓穴里,拿起石头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敲了个遍,希望有什么重大的发现,然而四周除了坚实的铿锵声,有些地方还发出回音外,什么也没发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墓石均被村人搬去作为建屋下基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