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王》相关影评/观后感详解
细想之下,这股回荡在《金刚王》中的硬派气息,似乎与七年前叶伟信导演的《杀破狼》颇有几分神似。同样都无意于表现剧情上的峰回路转,而是将悉数精力全然投注于“功夫”层面。尤其是影片最后层层递进的三场搏斗,从铮铮傲骨的“暴坛”小试,到渐入佳境的“伤坛”对峙,及至最终置生死于度外的“绝坛”抗衡,如同一场戮力而为的闯关游戏,从最原始的功夫状态中蕴生出一种救赎的快感。显然,这便是东方文化中最实实在在的“救赎”方式,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步击败对手。相比于被极度科幻化的西方英雄主义情结,功夫电影所属的东方式拯救,着实要有血有肉得多。或许,《金刚王》的真正价值便在于这股精气神,与四十年前李小龙所传达的“功夫之道”一脉相承。 按编剧杨真鉴的定位,《金刚王》可归属为第四代功夫电影。而影片中的功夫底气,除了故事本身宕跌而出的精气神外,还与本片的主演释行宇分不开。作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第32代弟子,释行宇曾经历了十数年的习武参禅,练就一身绝学。而后自周星驰的《功夫》伊始,释行宇便开始了大银幕摸爬滚打之旅。时至今日,已然为影迷们贡献了不少耳熟能详的角色,如《叶问》中的武痴林,《新少林寺》中的武僧净空等。对他而言,即便其演艺生涯无法追及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人,但其表现出来的“功夫之道”却有板有眼,固然将赢得更多影迷的热捧。正如制片人庞洪曾一度对其褒扬有佳,赞叹释行宇身上“充分体现了少林功夫的形态之美、力量之美、精神之美和强大的杀伤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