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已成移民城市 一些闽南民俗逐渐淡化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记者 汪长福)昨天是立夏,闽南地区有个习俗,人们在这个时节要吃虾面。记者昨日走访发现,一些“老厦门”会选择去市场买鲜活的海虾,回家煮虾面吃;也有一些会选择就近找一家虾面店,尝一碗新鲜美味的虾面。但是,很多年轻的厦门人已经对这个习俗“没有概念”。 立夏为什么要吃虾面呢 据了解,旧俗立夏之日,闽南地区的人们常用红糟煮面条,供全家食用,因为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此表达发达、发财之意。后来,这一习俗经过衍化,人们选择购买海虾煮面,也能达到红色的效果,加上在闽南语中“虾”与“夏”同音,因而谓之“吃虾(夏)面”。如今,虾面已经成了闽南地区的一道特色小吃,厦门还有几家历史悠久的虾面店。 “很多‘老厦门’都会来我这边吃虾面。”昨日下午,记者在轮渡附近大同路一条小巷里,找到一家口碑极好的“新厦虾面店”,品尝了一回正宗的厦门虾面。老板曾先生介绍,他家的虾面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立夏前后的海虾最肥美,这个时候用野生海虾煮的虾面最好吃”。 虾面虽然好吃,但是记者还发现,很多厦门市民并不知道立夏吃虾面的习俗,甚至一些土生土长的年轻厦门人,也表示对此“没有概念”。“我知道立夏这个节气,但是家里以前都没有在这天吃虾面的习惯,所以就不知道这个习俗了。”小林是出生在厦门的一位80后女生,她表示完全不知道这一习俗。小颜是一位在厦门长大的小伙子,他表示知道立夏吃虾面的习俗,但是并不了解为什么要吃虾面。一位50后的“老厦门”林先生坦言,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虾面,加上立夏这个节气不像清明那么受人关注,所以这个习俗也就慢慢被淡化了。 链接 各地立夏习俗 立夏补夏:闽南一带,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儿备办猪肉、猪肚、猪腰、鸡蛋面线等物送给娘家老父母食用,称为“补夏”。 立夏称重:浙江一带,立夏还有称人的习俗,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让大人给称体重。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了。 立夏喝粥: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地区,有个传承了百余年的立夏习俗,村民在村头巷尾挖坑坐锅,点火起灶,由村中长者挨家挨户取来各种米和豆,用百家米豆熬煮成立夏粥,全村老少共饮。 相关 满月照夜空 “挡住”流星雨 立夏正逢超级月亮,让天文爱好者又爱又恨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记者 郭睿)立夏之夜遇上十五月圆,明亮夜空却让天文爱好者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圆月成功变身“超级月亮”,难得一见的景象让他们激动不已。恨是由于备受期待的宝瓶座厄塔流星雨,最好的观测背景应是黑色夜幕。 昨天和今天夜里,月球将穿过近地点。科学家表示,今年月亮距地球最近的距离为356955公里,看上去比平常满月亮16%左右。“超级月亮”也就是月亮看上去最大最圆的时刻,将在北京时间6日中午出现,昨夜和今夜都可以观测。 但是,将“超级月亮”纳入镜头的很多天文爱好者,并未能观测到期待中的宝瓶座厄塔流星雨。专家表示:如果昨夜天气晴朗,目不转睛地盯住东部夜空,就可以在几分钟内“等”来匆匆而过的流星。但遗憾的是,这个5月5日恰逢农历四月十五,满月照亮夜空,对观测产生干扰。 厦门市气象天文学会常务理事陈栋华强调,城市里是无法观测流星雨的,要看就要去农村,去远离城市灯光干扰的地方。 尽管没有天时地利,但很多天文爱好者仍旧选择彻夜不眠,守候流星拖着长尾巴从天际滑落。也有网友咨询了专家,选择在后半夜观看,“宝瓶座流星雨一般每小时有10到15颗流星,其辐射点在南半球,故中国各地应在日出前三小时观看。上半夜应该是看不到的,最好在凌晨观测。”还有人在社交网络上呼朋引伴,相邀去守候这场难得的流星“大雨”,说有大堆愿望要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