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驻村干部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纪事
“小小饭票看作风,干部下村办实事,我们欢迎。”8日,延平区夏道镇汀源村报账员施火奴揣着一叠餐票来到镇财政所兑换现金时说。8月份起,“一张联系卡、一个行李袋、一叠用餐票”,延平区216名驻村干部,就这样轻装简行,到村走马上任,与百姓同吃同住,扎实开展驻村服务工作。 在作风改进上求“实” “老胡,越活越精神了,都在坚持运动吧 ”“最近都在晨跑,可锻炼身体了,年轻人也该试试,别老呆办公室里坐着!”这是樟湖镇坂头村中秋茶话会的现场,驻村干部廖建坤和村里的老党员像一家人轻松聊天,其乐融融。这是延平区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服务联系群众的一个缩影。 延平区要求驻村干部们走出机关,走入田间地头,与百姓打成一片,村里有召开重要会议、活动,每逢项目实施的重要节点,或是遇上较大纠纷、突发事件等,驻村干部要能做到随传随到;在每周固定2天的驻村服务中,积极开展入村调研、座谈会、上门走访和个别交流,并利用在村住夜的机会,走家串户,与百姓拉家常,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在转变作风方面,小小的餐票发挥了大作用。驻村干部带上面值5-20元的用餐券,到群众家中轮流吃派饭,群众吃什么,干部吃什么,不搞排场、不搞特殊化。“干部驻村工作,到咱家里吃派饭,这一四五十年前的优良传统又回来了。”“驻村凭票吃派饭”的制度在延平区推行一个多月以来,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乡镇(街道)还为每位驻村干部量身定做“驻村干部便民服务联系卡”10800余张,卡上注明驻村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分发到户,方便群众了解认识并对干部的作风进行实时监督。 在服务群众上求“真” 驻村干部是帮助实现“富民强村”的“领头雁”,不仅要沉得下去,更要把工作做得起来,当好政策“播音员”、民意“调查员”、矛盾“消防员”和民生“服务员”。 驻村工作开展之初,群众还是存在疑虑的——干部驻村是走走秀还是动真格 “如何消除群众心中之惑”,这是摆在驻村干部林勇面前的第一个难题。一驻村,林勇便到田间地头走访,发现村民黄照升家中近2.5亩的稻田几近枯黄,这可是遭遇病虫害了。眼瞅着一株株病恹恹的稻子,黄照升急坏了,“水稻的‘病情’治不好,不仅今年收割的产量要大打折扣,明年的种植也将受影响!”获悉情况后,林勇立即请来镇农技站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同时将问题反映至区农业局。 三天后,区农业局专家和保险公司人员一行来到病田间采集河水、土壤、稻种等样本进行病虫害分析,并做好受害地块的测量和登记。目前,水稻病情的“罪魁祸首”已确诊,保险公司也为黄照升在内的5户农户办理受害理赔登记4.5亩,共赔偿2000余元。 说起干部驻村解难题促发展,西芹镇珠地村村主任陈盛富也竖起了大拇指,一件件好事如数家珍:“如今干部在百姓家吃派饭、借宿,村民有啥困难都乐意和他们说。村里缺少水利设施,许多群众有时喝水都困难,部分田地只能靠老天爷施舍。干部驻村后,563亩得到自流灌溉,三天后,区农业局专家和保险公司人员一行来到病田间采集河水、土壤、稻种等样本进行病虫害分析,并做好受害地块的测量和登记。目前,水稻病情的“罪魁祸首”已确诊,保险公司也为黄照升在内的5户农户办理受害理赔登记4.5亩,共赔偿2000余元。 说起干部驻村解难题促发展,西芹镇珠地村村主任陈盛富也竖起了大拇指,一件件好事如数家珍:“如今干部在百姓家吃派饭、借宿,村民有啥困难都乐意和他们说。村里缺少水利设施,许多群众有时喝水都困难,部分田地只能靠老天爷施舍。干部驻村后,563亩得到自流灌溉,20多户用水困难群众喝上了自来水,原先坑洼的乡村道变成了8公里的平坦水泥路。” 截至目前,全区驻村干部收集群众反映问题240余件,已办结160余件,正在协调解决80余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60余件。 在驻村保障上求“细” “得知自己被安排到茶坑驻村后,心情有些复杂。想为村民做些事儿,但作为一名女干部,担心驻村后该住哪儿,在哪儿办公。”大横镇驻村干部王舒馨道出了大部分驻村干部的心声。 乡镇(街道)干部想要真驻实干,但又担心自己给群众添了麻烦,担心这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成为一阵风。“建立干部驻村蹲点常态长效机制,就必须解决驻村干部食宿、交通等问题,要想方设法为我们的干部驻村提供保障,引导帮助他们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大横镇党委书记江旭给驻村干部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不仅本人带头驻村服务,更帮助协调解决驻村食宿交通问题。现如今,驻村干部们在村部有一个办公场所,现有村级办公楼、校舍、祠堂等资源成为他们在村住夜的“根据地”,热情的村两委和普通百姓也时常邀请驻村干部到家中借宿,形成“领导重视、组织关怀、层层配合、镇村联动”的驻村工作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消除驻村干部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各乡镇(街道)还为每名驻村干部办理100元的人生意外伤害险,对驻村干部的食宿、往返交通费用给予每月100元至550元不等的补贴。乡镇(街道)每季度组织召开1次座谈会,全面了解驻村干部的工作及生活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党政“一把手”也做到每月下村(居)看望慰问驻村干部,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确保了驻村干部“想下去,下得去,呆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