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福清镇东卫指挥秦经国
初出茅庐 三战三捷——记明朝福清镇东卫指挥秦经国 秦经国(1525—1595),先世五河(今安徽五河县)人。曾祖父秦敏于明永乐末年(约1242)任福建都指挥使司,后调入福清镇东卫,担任指挥同知。到秦经国父亲这一代,已历三世,按户籍管理和宗法贯例,已算是福清人了。 秦经国少年时即“器识沈毅,喜谈兵,有远略”,20岁即承袭镇东卫指挥同知,“掌卫事”,是实际上的“卫官”。但卫所的军官和士兵都是世袭的“老油条”,根本不把秦经国放在眼里,有时还敢于抗命不服从军令。明嘉靖二十四年,倭寇进犯海口,给秦经国树立军威的机会。这年农历十一月中旬,秦经国得到军情禀报,说有一队倭兵从松下登陆向海口杀奔过来,估计可在傍晚逼近海口地区。卫所官兵听到倭寇来了,个个面有惧色,只有戴洪、高怀德、张銮等十几个亲兵亲将跟随秦经国身边。秦经国心想若不打一胜仗,无以刹住倭寇的凶焰,无以鼓舞士气民心,也无以使自已在卫所里树立威望,今后就难以立足镇东城。于是他召集平日最亲近的戴、高、张等十多位亲信,共商破敌之策。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先杀散敌之前哨,挫敌锐气,以鼓舞全体官兵和民军士气,才能杀退大队倭寇。于是他马上升帐,带领这十多个勇士出城,以逸待劳。果然不出所料,一队倭寇前哨,约有百人左右,如入无人之境,直奔海口而来。秦经国的小队人马全部马队装备,潜伏在东岳寺内。夜幕降临后,倭兵来到寺外,秦经国轻声下令:杀!倭寇遭到意想不到的突然袭击,措手不及,很快即被全歼。秦经国第一次参战,即表现出杰出的指挥才能。他立即与大家一起打扫战场,并令众人严守机密,不让倭寇大队人马得知前哨被歼消息。布置停当后,带着小队人马进城,坚守四城门以观察敌情。半夜时分,倭寇大队人马来到海口。为了麻痹敌人,秦经国只让陈学书等率领的民军与倭寇接战,并佯败以助长敌人骄心。果然,倭寇以为民军不堪一击,又无官兵与之为敌,愈发不可一世。他们不把抗倭民军放在眼里,只顾四出抢掠烧杀,队伍一时混乱起来。这时海口民众纷至镇东城下,要求入城避难。但守城官兵紧闭城门,不让难民入城。秦经国得知后说:“此吾乡赤子,何可委贼”,下令开门让难民进城避难。他交待张銮好生安置难民,不许官兵扰民。之后亲率一队骑兵出城突袭倭寇。倭寇猝不及防,纷纷弃甲落荒而逃。 此时福清全境均受倭难,民不聊生,无力完成国家赋税,致镇东卫军粮无着。秦经国以镇东卫名义具文上报,请求上司增拨军粮,得到福建布政司的同意,拨2000石大米,但要秦经国自己解决运粮的交通工具和路上的安全问题。秦经国计算着,当时福建陆路虽有驿道,但因丘陵地不能通车(马车),若用马驮,没有那么多马匹,用肩挑至少得两千民夫,且不说民不堪命,沿途倭寇闻讯定会截劫。最后决定用船队从海路运回。但秦经国深知当时海盗多与倭寇勾结,成了倭贼的别动队,若在途中被发觉是粮船,必定会遭劫。于是他一面把船队装扮成“贼船”模样,所派押船官兵不着军服穿便衣,一面布置留守部将高怀德组织军民至时列岸接应。布置就绪后,他亲自率领船队向福州进发。但运粮的消息,还是被盘踞松下的倭寇所侦知,当粮船回程从松下港附近经过时,两艘装有百余名倭兵的贼船尾随过来,秦经国见状命令加速前进,船队在镇东城外一靠岸,岸上人马立即下船卸货,不到半个时辰就把2000石大米运进城内。待倭寇赶到时,秦经国已严阵以待,船上树起“秦”字旗帜,岸上顿时金鼓齐鸣,吓得倭寇掉头便逃。秦经国下令水陆两路向松下追击,直捣倭巢,救出被倭寇掳掠的百姓300多人。倭寇逃至东澳,秦军追至东澳,斩杀倭贼百余名,全歼了这股倭匪,大快人心。 初出茅庐便连战三捷,秦经国威名大震,不但卫所官兵诚服,海口民众倚为保护神,其上司也开始重视他的勇武和指挥才能,命他兼管南日水寨,继之委以全省海上防倭重任。这年农历十一月底,探马进帐禀报:倭寇在海口街和四邻各村抢掳烧杀,义士陈学书和谢介夫等来到城下请求卫城出兵杀贼。秦经国听罢,立即传令各城楼加强警戒,自己带兵登上西城楼观察敌情。只见城外各处火光冲天,倭寇的喊杀声和百姓呼救声乱成一片。西城墙下已聚集数百名百姓哭求进城避难。 出城决战,还是坚守城池 秦经国一时拿不定主意。卫城将士在他的率领下,与倭兵拼杀好几天了,已经十分疲惫。五天前他派部下白仁赶往省城告急请援,至今未回,看来等待援兵是无望了。这时天色未明,如果主力出战,狡猾的倭贼万一乘虚攻进城来,镇东城一旦陷落,朝廷追究起来,自己吃罪不起。然而,眼看贼兵杀人如麻,城下逃难的百姓越集越多,能见死不救 正当秦经国决策难定之际,只见谢介夫带着20多名民军从临江方向冲出敌阵,来至城下,连喊带哭对秦经国说:“秦将军,救救百姓呀!”秦经国胸中热血一涌,当即下令:“备马,开城!” 这时天色微明,已经能够看清四周倭兵散在各处只顾抢掳。秦经国交代张銮开城让难民进城避难后,自己率了一队精骑,乘着敌人不备,突然冲杀,倭寇猝不及防,纷纷弃甲落荒,不战而逃。不到一个时辰,就结束了战斗。 自此之后,本县各地屡遭倭寇烧杀,但不敢再到海口附近,海口地区暂时相对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