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拍过哪些记录片 贾樟柯导演纪录片一览

白丙之
2013-11-13 14:55:04

  贾樟柯拍过哪些记录片 贾樟柯导演纪录片一览

  关于纪录片,贾樟柯自语:我拍的时候就想着要打破原来的原始的纪录片的概念,原来的纪录片拍摄有许多教条,比如必须拍两年,必须跟着这个人,甚至极端到摄像机必须跟在人后头,因为人的行动在前。这有许多误解,其实纪录片是非常自由的方法,有多种形态,并不像我们常见的这些。比如说伊文思的《雨》《雾》,就非常抽象,像现代艺术。那种形态的纪录片越来越少,因为电视台的崛起,发明了电视纪录片,所以专题性越来越强,让人们理解的记录片就非常单一。

  

《东》

  《东》

  《东》(2006)

  片长:70分钟

  首映时间:2006年9月5日(威尼斯电影节)

  剧情

  2005年,中国奉节。

  画家刘小东(61.1)前往三峡地区创作油画《温床》,十二名拆迁工人成为他写生的模特,这座有两千年历史的城市因三峡工程的建设而即将消逝,画家也在与模特的相处中被现实征服。

  2006年,泰国曼谷。

  《温床》的第二部分在曼谷进行,刘小东请来十二位热带女性为她们写生, 炎热的城市让女人们昏昏欲睡,唯有地上的水果鲜艳依旧。画家因体力的付出而渐感劳累,女人们却挣开眼合唱一曲欢快的歌……

  获奖情况

  《东》在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获得由意大利艺术协会和意大利纪录片协会颁发的“2006开放奖”和纪录片奖。

  《东》获得记录片双年展最佳亚洲记录片奖。

  贾樟柯谈《东》

  影片中的人,与刘小东画中的人物一样,都是走在街上的最平凡的普通人。但他们有自己的美,那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美。

  拍这个片子首先不是因为三峡,而是小东要去画画,于是邀我去拍纪录片。本来我就好奇他工作状态是怎样的,他到那里是如何展开工作的,他是如何面对他画里的人的。我从来没有去过三峡,但是第一次看到他关于三峡的画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对那个地方也产生了兴趣,于是就与他一起去了。

  这个纪录片就是围绕他画画这一事件来表达对这个地方的感受的。小东选择这个地方有他的理由,它正在消失,一切都是变化着的,今天这个人在,明天这个人可能就不在了,他可能就离开了,或者去世了。所有这些都在流动变化着。小东创作的时候基本上是在奔跑,比如说与光线比赛,他选择画画的地方的后面有一个楼,如果不快画,阳光很快就被遮挡住了。在工作现场的时候,我逐渐地进入到所谓画家的世界里了……

  各方评价

  农民(山西黄河古镇碛口):看不懂。

  王光利(《血战到底》导演):我是做纪录片开始的,看后觉得兴奋和激动。《东》看上去很平静,但下面其实波涛汹涌,《东》适合不断地反复地观看。很多东西能够隐藏而不做作,我觉得需要天才,这个作品就是个天才的作品。《东》又像纪录片又像剧情片。信息量非常大,每个地方都可能流露情感,但作者刻意停下来,拉开距离。不像很多国产纪录片,故意刺激你落泪,很假。

  陈丹青(著名画家):《东》这个电影是一个纪录画家的电影,那么多画,忽然变成一个篇章,非常精彩。最后两个盲人出现在电影里,如同我们的国家不知该往哪里走,但肯定会向前走。与凯歌、艺谋比,与冯小刚(84.2)比,贾樟柯是跟他们不同的一种动物。

  韩东(著名诗人):这部影片打破了我对纪录片的认识,有一种新鲜感。电影有很多元素,每个都能发展成有意义的线索,但也非常危险,最后出来的东西给我一种非常辽阔的感觉。它没有停留在一个地方,又不是一个折衷的东西,有一种贯穿到底的情绪。看了以后觉得:人活着都不容易,每一个人都巴望着活得好。

  翟永明(著名诗人):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看到作画的过程,刘小东的创作过程。我也没有想到除了三峡,还有泰国的部分,就像一首诗的上下阙。泰国这一部分让我看到了纪录片本身的一种丰富,而电影本身又很含蓄。

  赛人(影评人):《东》是完全形而上的,也是极其个人化的一部作品,你不能说它好,也不能说它不好。可以说,这是贾樟柯电影里最不亲切的一部,这就让人提不起爱恨来了。我想真正能看懂这部电影的,应该是贾樟柯或刘晓东的朋友。这样的一部电影如何被市场接纳并有机地消化,是我看这部电影时想得最多的问题。

:《无用》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