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文昌鱼保护区名存实亡?(图)
文昌鱼在厦门海域曾经繁衍昌盛 泉州网-东南早报讯(记者 苏丽艳)厦门还要建更多人工岛,前提是不影响海洋生态。就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金凤厦门鳄鱼屿海外杰出华商国际交流中心人工岛工程”,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蔺海清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鳄鱼屿海区曾是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不过已经细分为保护区的外围地带,而且该海区已经连续5年未发现文昌鱼。在此海域建人工岛,有海洋区划功能依据,并已通过数字模拟,因此人工岛可以建,现在要把关的只是怎么建的问题。不过记者调查发现,人工岛项目早在5年前,也就是该海区仍有文昌鱼生长的时候,就已经提上议程。 ■焦点一人工岛是否在文昌鱼保护区内 2007年起未发现文昌鱼 蔺海清表示,鳄鱼屿海区历史上的确有文昌鱼,但随着海域环境变化,该海区已连续5年未发现文昌鱼,这一结论在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有所体现。不过,记者查阅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官方网站发现,最近更新的2009年厦门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小嶝岛-角屿海区和鳄鱼屿海区连续3年未采集到文昌鱼。据此推算,至少在2006年,鳄鱼屿海区采样仍有发现文昌鱼。 2006年项目已提上议程 此前,海洋三所马工程师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在近20年出台的不同法规文件中,对鳄鱼屿的定位有所不同。1992年的《厦门市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将鳄鱼屿海区列为实验区,只能进行有控制的开发和科学研究;此后出台的有关厦门国家级濒危生物保护区规定,则将鳄鱼屿列为文昌鱼外围保护地带;2007年,《厦门海洋功能区划》更是将鳄鱼屿定位为“度假旅游区”。昨天,蔺海清也表示,鳄鱼屿海区已从过去“粗放的自然保护区”细分为“外围保护地带”,鳄鱼屿的海洋功能近年也发生了变化,但未指明时间点。 据记者了解,鳄鱼屿海区功能区划变化也恰恰发生在2006年。资料显示,《关于重新上报审批厦门市海洋功能区划的请示》(厦府〔2006〕87号)2007年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批复,批复称同意设立“琼头围海造地区”。鳄鱼屿恰恰位处翔安琼头。批复内容表明,在鳄鱼屿附近设人工岛,2006年便已提上议程。 ■焦点二保护区外围能不能建人工岛 人工岛数模已通过 尚未进入审批程序 “先有海洋功能区划,再有意向投资。”蔺海清昨天明确表示,外围保护地带经过批准可以开发;而且,在意向招商之前,海洋与渔业局已经就人工岛项目找专业机构做了数字模型分析,项目“基本可行”,这个项目已经列入海洋功能区划。这意味着“华商交流中心”人工岛建设的可行性已经初步得到默认,海洋与渔业局要把关的是怎么建的问题。 “要做多大,用什么形态,对海洋生物、海水质量、水动力等将造成什么影响,这些是我们要把关的。”蔺海清表示,海洋与渔业局是技术部门,环评单位提交了环评报告书,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从海域使用权、环境影响两个方面论证项目对海洋的影响,随后才会进入审批阶段。 建人工岛必须清淤 有利于文昌鱼生长 那么,一旦启动人工岛项目,又该如何平衡好建设和生态 蔺海清表示,结合淤泥整治、保证“挖填平衡”是海洋与渔业局对“华商交流中心”人工岛的基本要求。 “目前鳄鱼屿海区淤泥淤积,覆盖了海沙。在淤泥上文昌鱼是不可能生长的。”蔺海清说,清淤是人工岛项目必须做的,清淤后改变水动力,反而可能有利于文昌鱼生长。 还要建更多人工岛 不影响生态是前提 蔺海清还称,厦门的海洋项目开发以海洋生态修复为前提,在海洋环境平衡的前提下,经过论证规划,适当建设一些人工岛建设是可以的,但一般湾内不填海。根据去年最新修编的海洋功能区划,厦门未来还将建多个人工岛项目,“华商交流中心”人工岛是其中最小的。他介绍,最新修编的厦门海洋功能区划已经获得省里审批,目前已报到国家。 据了解,填海50公顷以上用海项目需报国务院审批。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环评信息,“华商交流中心”形成陆域面积45万平方米(即45公顷),接近但未到达50公顷这一分水岭,只需福建省政府审批。 “400多万人口,只有1516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蔺海清坦承,包括海峡论坛在内的填海项目的推动,与厦门土地资源紧张有关。而厦门的城市定位决定了海洋项目必然朝着高端方向发展。 ■链接 文昌鱼 5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由无脊椎到脊椎的过渡——脊索动物在海洋里出现,这就是文昌鱼。 文昌鱼得名于厦门同安县刘五店海屿上的文昌阁。这里是我国最先发现文昌鱼群的地方。厦门的刘五店鳄鱼岛附近曾流传着一个传说:古代,文昌皇帝骑着鳄鱼过海时,在鳄鱼口里掉下许多小蛆,当这批小蛆落海之后,竟变成了许多像鱼样的动物,为纪念文昌帝君的缘故取名为“文昌鱼”。嗣后这些动物在那海域繁衍昌盛,当地渔民也以捕文昌鱼为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