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屑替代杂木屑 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大武夷新闻网讯 6日,笔者从顺昌县食用菌办获悉,由该县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自主科研攻关的海鲜菇代用料栽培技术,日前经省专家组评审通过,认为杉木屑替代杂木屑的海鲜菇代用料栽培技术可行,能进一步推广应用。 顺昌海鲜菇占有全国80%的产量,然而其主要原料除了棉籽壳、麦皮、玉米粉、玉米芯和草粉外,为了保证菇的质感有时需要掺杂每袋25至50克的杂木屑,这项技术的使用也成为海鲜菇产业发展的“软肋”。 为促进海鲜菇产业走上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顺昌县一方面采取不炼山造林、不足额采伐、保留阔叶树种、赎买生态公益林、加大造林力度等措施;一方面严抓盗砍滥伐,引导海鲜菇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改良原料配方,保住青山绿水。同时,请县政协组织相关部门及政协委员深入调研,提交产业发展方案,并联系有关专家参与技术攻关。 2009年,由福建省龙头企业神农菇业牵头,国家农业部食用菌体系岗位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主任谢宝贵教授任组长的“海鲜菇代用料栽培”课题组,开始进行自主攻关,通过添加嗜热微生物、进行堆积发酵、延长发酵时间等办法,去除阻碍菌丝生长的物质,成功地使杉木屑替代杂木屑。 11月29日,由5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深入现场测产,结合营养检测进行品质评定,发现经预处理的杉木屑替代杂木屑生产的海鲜菇平均袋产470克,比杂木屑生产的海鲜菇高出95克,产量高、保持原有品质且不影响营养成分,认为这一技术可行,能进一步推广应用。 顺昌县食用菌办主任王忠宏说,杉木屑替代杂木屑的海鲜菇代用料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志着顺昌海鲜菇产业突破生态“障碍”,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将成为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标”。 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正为顺昌海鲜菇产业铺就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如今,总投资6亿元的神农菇业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中,一期计划投资近2亿元的工厂化生产海鲜菇瓶装自动化生产线将于明年初实现投产。(林峥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