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师郑而华:安家福清,安心创作
从气懵懂的小学徒成长为技艺娴熟的工艺美术师,从桀骜不驯的社会新鲜人变成内敛成熟的年轻奶爸,郑而华近十年的人生角色转变都是在福清完成的。这座城市记录了他太多的成长轨迹。 1983年出生于我国第5大岛——平潭岛的郑而华,儿时常常和小伙伴们光着脚丫、裸着背,在海边抓虾、摸螺、戏水,累了就躺在圆溜溜的石头上,感受着大海静谧深邃的气息。家乡的生活环境让他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对石头更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感。或许正是这种情缘的牵引,1998年郑而华考入了福州工艺美术学院,开始了雕塑专业的学习。2002年,郑而华从学校毕业,恰逢福清玄采堂公司到校园招聘,因为专业对口,又耳闻福清是著名侨乡,经济发展迅速,环境也好,再想到离老家平潭这么近,语言也没有障碍,他没有多加思索,就来到位于阳下洪宽工业村的“玄采堂”工作。 在这里,郑而华认识了一位地道的福清姑娘,也是他现在的妻子林惠芳。说起与妻子的相识、相知、相恋,郑而华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却又满脸温柔。因为在同一家公司上班的缘故,两人尽管不在同个部门,但都在食堂吃饭,时间一久,自然混得脸熟。一个寻常周末,郑而华正打算上福州办事,在厂区门口碰见了当时还不知道彼此名字的林惠芳。尽管不是朋友,但在两人目光相遇的那刻,林惠芳还是给了郑而华一个微笑。当时的他并没多在意,刚出厂区不一会儿,郑而华发现有东西落下了,于是又折回公司,进门后她又给他一个微笑,等他取完东西再次下楼出门,碰面时林惠芳又对他淡淡地扬起了嘴角。 就是这三个甜甜的迷人微笑,让郑而华怦然心动。他打趣说:“在追求妻子的过程中,我可是充分发挥了雕刻师的坚韧意志和耐心。”去食堂吃饭时,他总是不断在人群中搜寻林惠芳的身影,有时她已经吃完,在水池外头洗碗了,才刚刚打好饭的郑而华就急匆匆地扒拉了几口饭,端着碗筷跑了出去。两人成为朋友以后,碰到林惠芳要在车间里加班点,郑而华就等到晚上11点下班了带她去吃宵夜。真诚美好的爱情让两人自然而然步入了婚姻,一年后还有了个可爱的儿子。 不同于情感上的顺遂,初到“玄采堂”工作的前两年里,郑而华的工作并不十分如意。刚从学校毕业的他只有一些美术雕刻基础,对寿山石雕刻也只有零星模糊的概念,更谈不上所谓雕刻经验了。而作为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单位的“玄采堂”,对旗下员工创作的每一个作品都要求甚严,不成熟的作品都会被当作废品当场砸掉。一开始,郑而华的作品也常常没能逃脱被砸的命运。尽管沮丧,但公司领导的关怀和鼓励以及同事的帮助,让他一次次重新来过,潜心学习。正是公司决策者这种不惜重金、不管石质好坏,也要打造寿山石文化精品的气魄,让郑而华的雕刻技艺突飞猛进。 年轻人多少有些心浮气躁,为了能多赚钱,郑而华没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诱惑,在2007年离开“玄采堂”选择去福州工作。然而,外面的世界并非如他想象得那般美好,为了生活,他每天要不断地按照别人的想法加工雕刻,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更谈不上创作。日复一日,郑而华渐渐觉得自己似乎只是一台加工的机器,从中并没有感受到一丝个人的价值和快乐。2009年末,郑而华硬着头皮又回到福清,这时的他已经清楚地知道,只有“玄采堂”才能帮助自己实现艺术梦想。爱才、惜才的公司领导也给了他这个机会。 在福州的那段时日,似乎是郑而华不愿提及的回忆,他说:“那两年我过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好在妻子一直都在我身边,陪我度过那些挫折和不快,我也发自内心地感谢“玄采堂”带给我的成长,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未来的方向。”为了表示自己和公司共发展的决心,也为了给妻儿一个安定稳定的生活,2010年,郑而华在福清买了房子、安了家。 经过潜心学习研究,郑而华的寿山石创作技法得到了全面的革新,雕刻技艺更是有了一次次飞跃的进步。目前已经成为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的他,作品以古兽、链雕为主,许多拙中见巧、古朴凝重的作品还在全国各类工艺比赛中获奖。 都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福清闲适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文化生活,给郑而华的艺术创作带来许多灵感。节假日,他常常会带着妻儿到大自然中采风,去市郊爬山,到农村摘野果,感受福清美丽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一次市里举办的篮球赛,场上球员们激烈抢夺篮板的画面,也让围观的郑而华灵光一闪,将现实中球员们夺球所展现出的力度,通过链雕的表现形式完成了一个充满趣味和紧张感的《双狮戏球》寿山石雕作品。 艺术创作的过程很枯燥、很孤独,但成果却很美妙,让人兴奋又有成就感。安家福清,安心创作,郑而华很满意自己现在的状态,有妻儿的陪伴,有公司提供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他说:“我要耐着性子,品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