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工地挖出明朝石棺 :棺底现北斗七星图(图)

渐行渐知
2014-01-20 10:49:38

  龙岩漳平市发现一明代嘉靖年间的“石棺”,墓主人朱氏,漳平和平人(导报16日曾报道)。经福建省博物院文物学者对墓志铭进行考证,墓主人朱氏的丈夫曾是当地秀才。

棺底木板上有“北斗七星”图案
棺底木板上有“北斗七星”图案 整个“石棺”呈现“土︱木︱木”结构
整个“石棺”呈现“土︱木︱木”结构

  昨日上午,文物学者对“石棺”进行开棺。棺内仅剩一些破烂的衣服,并没有发现陪葬品。但是,在木棺底部,发现一块奇特的木板,刻有“北斗七星”图案。

  现场:“石棺”内藏两层木棺

  昨日上午9时,一辆铲车开到“石棺”旁边。文物专家指引铲车司机作业。“石棺”表层的“三合土”非常坚固,铲车“大爪”钩下去,车身都颤动一下。

  随后,“石棺”的表层“三合土”开始松动,铲车将“石棺”破开一个三角形缺口。透过缺口,可以看到一块木板紧贴着“三合土”。“石棺”破开一个缺口后,铲车连续作业,“石棺”的一面“三合土”被完全凿开。此时可以看到被“三合土”包裹在里头的木棺。

  里头的木棺,还有两层。外层为黄色的木板,与“三合土”紧紧相贴。这一层夹在“三合土”和最里面的木棺之间。主要用来保护最里面的木棺。所以,整个“石棺”呈现“土—木—木”结构。

  两名工人小心翼翼用钳子撬开外层的木板。随后,最里面的红色木棺被搬出来,棺内流出土黄色的液体,现场弥漫一股腐臭味。

  发现:棺底板刻“北斗七星”图

  导报记者看到,红色内棺密封程度非常好。两名工人用钳子,沿着缝隙小心翼翼撬动。费了大半天,才把棺盖给打开。此时,又是一股臭味扑鼻。

  文物学者对内棺进行考证发现,棺内除了一个枕头清晰可见外,其它东西较为凌乱,仿佛一堆烂泥。棺内积水较多,主人的身体软组织已不复存在,只发现两根骨头。

  随后,工人将棺材内的积水排出,文物学者将棺内的东西搬出。搬出的东西,基本都是墓主人的衣服。服饰为暗黑色长衣。

  考古学者对枕头进行拆解发现,这个枕头是用衣服制作而成。衣服展开之后,像是一件上衣。

  在木棺的底部,文物学者搬出一块木板。这块木板很奇特,木板上有7个直径约2厘米的小孔,按照“北斗七星”的勺子状排列,小孔之间还有线条相连。

  导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悉,这是古人一种迷信的做法。古人认为,人死后在棺材底部放置“北斗七星”木板,是希望要“北斗七星”为逝者指明灵魂升天的方向;也有说,从古代风水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北斗七星”式的葬式最能够“聚气”。

  专家:明朝通常都是薄葬

  经过对棺椁及棺内物品的观察,省博物院研究员高健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按照明代葬俗做的墓葬”。

  高健介绍,明代是个薄葬的朝代,除非是有相当等级的官员或命妇,随葬品会多一些。根据墓志铭的记载,棺中的朱氏没有品级,她的丈夫也只是一个秀才,没有当过官。“因为墓主人不是官员,所以,墓主人的棺材内没有什么陪葬品,并不意外。”高健说,但墓主人家里应该还是比较有钱的,要不,不会制作出这么精致的“三合土”棺材。导报记者 吴林增 卢婷婷 文/图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