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加快谋划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创业热

渐行渐知
2014-01-20 14:19:38

  “你是黄石人,如果想去新度开店,不用跑到新度工商所去办理注册登记,直接在我们所也可以办。”不久前,在荔城区黄石工商所的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向前来办事的一位群众介绍道。

  这一举措正是全市工商系统推行的“县域通办制”:经营者可在本区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工商所办理业务,包括个体户设立、变更、注销等业务。

  “县域通办制”是我市工商系统主动改革创新、服务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的一个缩影。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构建‘一个载体、三个领域’的改革试验新格局。‘激发市场活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峰在接受采访时说,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有效途径,他们正按照全会部署,勇于担当、积极谋划,加快建立新型的工商登记制度体系和配套监管制度,营造更加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环境。

  实践证明,把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服务好了,充分激发其活力,将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国家工商总局课题组不久前发布的一份研究结论称,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增长1亿元,gdp就增长6530万元,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490万元。也就是说,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高度正相关。

  基于这一认识,抓创新、强服务、促发展,我市工商部门近年来围绕此持续发力,一项项新举措出台——

  将企业设立登记的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为全省最短时限;实行“重点项目当天核准制”,2012年以来有121个重点项目当天核准;扩大注册官一人办结权限,减少内部审批环节。此外,探索推出免费登记制、自主选择制、县域通办制、预约服务制、城区集中登记制度、外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网上年检等便利化措施。

  服务提升,直接带动市场主体的“量变”。2010年初,我市市场主体总量3.6万户,排名全省末位。经过短短3年努力,至2013年5月,这一总量突破10万户。目前已经突破11万户,达到114056户。

  而下一步,更多的改革新举即将铺开,更大的“红利”将释放。眼下,我省已在平潭启动了商事登记改革。2014年一季度之内,在厦门、泉州、福州高新开发区等,试行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9月之前,在全省全面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依托城乡一体化试点政策,我市正积极向上争取赶上“第二班车”,早点启动这一项改革。

  按照部署,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面,主要是将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经营范围,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

  “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后,可实现‘一址多照’,对我们这些搞电商的是重大利好。”在安福电商城,受访的许多从业者高兴地说道。

  按以往“一址一照”规定,每个电商要有自己的独立住所,一个地址只能作为一家企业住所办理登记。实行“一址多照”后,一个地址可让多家企业注册办照。许多电商不需要很大的办公空间,大家可以把大开间弄成“格子间”,不用另外租房,大大节省创业成本。

  而注册资本问题,也是许多创业者难以跨越的门槛。“改为认缴登记制,开公司就不再为没注册资本发愁了。”刚毕业一年的市民林智清说,“我看了新闻,只要认缴一定资本就可成立公司,理论上讲1块钱也能开公司。”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将实现市场准入的“宽进”。但这并不意味部门“不管”。

  “改革后,将倒逼部门转变监管理念,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即‘宽进严管’。”林峰说,当前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任务,就是构建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企业的登记信息、认缴资本、年报、章程等都在平台上公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都可查到。企业若弄虚作假,将“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从而实现“严管”。同时,今后还将更多地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破除各种‘玻璃门’、‘弹簧门’,切实激发市场活力。” (湄洲日报记者 朱金山 实习生 郑鲤宾)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