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远方的家》聚焦宁化 进行为期4天的实地拍摄
2月17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江河万里行”栏目摄制组来到宁化,将焦点对准客家祖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进行为期4天的实地拍摄。 客家接亲习俗 2月19日,摄制组拍摄了一场隆重而古朴的传统客家接亲婚嫁习俗。 传统客家接亲婚嫁习俗 清晨,白雪皑皑。穿过蜿蜒山路,摄制组来到中沙乡练畲村渔塘组,这里,有一位客家新郎正在准备迎接他的新娘。大红花轿、灯笼炮仗、八层宝阁、各式彩礼……接亲队伍在一串响亮的鞭炮声中出发了。摄制组一行也紧紧跟随,奔前跑后,记录这难得一见的客家民俗情景。 当天,摄制组还将到该县境内被誉为“中国东南地区罕见的洞群世界”的天鹅洞进行拍摄。 在曹坊,聚焦祠堂、族谱文化 2月18日,栏目摄制组来到宁化县曹坊镇双石村,就当地的夏氏祠堂、族谱和客家小吃进行了拍摄。 摄制组一行七人在当地夏氏宗族理事会成员的陪同下,首先拍摄了祠堂,接着重点拍摄族谱,对族谱的活字印刷术,对这支客家夏氏族群的起源和迁徙过程以及相关的名人轶事进行了详解。 随后在宗族理事会会长夏礼曲家,摄制组拍摄了制作宁化客家小吃的全过程,即原料的准备、加工和最后的大锅做熟过程。这些小吃包括擂茶、烧麦、米包子、黄果等,记者向夏礼曲和制作者详尽了解了该小吃的起源、原料、特色和口碑。摄制完后记者还同大家一起品尝了这些现场制作的小吃,对宁化客家小吃的制作工艺和独特风味赞不绝口。 聚焦祠堂、族谱文化 宁化客家小吃受关注 宁化客家小吃受关注 在曹坊,栏目摄制还对客家小吃文化进行了专场拍摄宣传。 他们深入群众家中拍摄了擂茶、烧卖等客家小吃的制作全过程,在制作现场向制作人员一一询问了这些小吃品种的名称、制作原料、各原料的用途用量等。分别对烧卖制作馅皮、包裹、入蒸、起锅装盘;对擂茶的备料、擂研、烹煮进行了详细的拍摄,擂茶制作能手对擂茶各种配料的名称、作用、药效等都做了详细的解说。 席间记者们特意请来了该村的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详细介绍了这些小吃名称的来源、文化背景和意义等。夏氏老爷爷介绍烧卖的起源时说:“我们客家人自北方和中原南迁来当地后,把北方的一些饮食文化和习惯也带来了。北方人平时喜欢吃一些用面粉做馅皮制作的肉馅包,但来到宁化后这种面麦类食物稀缺,就尝试用芋子煮熟后剥皮捣烂和地瓜粉混合,用来代替面粉做成馅皮,包上肉、香葱及各色蔬菜蒸着吃。后经几千年流传一直到现在,成了中华名小吃。” 另外,她们还把伊府面、粉皮、黄粿、煎丸、米包子等品种也一同制作上桌让远方来的客人品尝,使栏目组全体人员和其他客人感受到了宁化客家人浓浓的好客情。 《远方的家》栏目播出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7::15-18:00。据悉,此次宁化客家之行的拍摄内容,预计将在4月中旬《远方的家-江河万里行》专题节目中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