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先看数 切勿盲目

渐行渐知
2014-02-25 11:04:43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 季节转换之际仍要注意防寒保暖,棉衣不可脱得太早,棉被也不可换得太早。 春捂怎么“捂”,“春捂”要掌握时机,“捂不捂”关键要看指数。

  一、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二、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室温要保持在15℃以上,这表明,低于这一温度,人就难以长时间耐受。特别是孩子和老年体弱者,更要把15℃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三、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昼夜温差超过8℃是捂的信号,因为日夜温差大是冷暖气流搏击剧烈的征象,“早穿皮袄午穿纱……”充分表明了要根据气温变化而增减衣服的规律。就是说当你在听到天气预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8℃时,那就是提醒你要注意防寒保暖(捂)了,早晚增加衣被,千万不可因天气乍暖就过早地脱下棉衣厚衫,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春季的保健,因为乍暖还寒,痼疾粘缠。

  四、7-14天恰到好处。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因为你没捂到位。怎样才算到位 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总之,“春捂”要加强锻炼。要想进一步防病健身,平时就得加强锻炼,增强肌体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