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机密》汉献帝退位后在民间悬壶济世?这一风俗证明没瞎编
《三国机密》热播,剧情刚刚发展到一半,根据片方透露的结局是刘平看破汉室国柞已尽,携伏后在民间悬壶济世,过上幸福平静的生活。这是瞎编的吗?千夜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不是!都知道刘平就是汉献帝刘协的替身,原著作者马伯庸虚构了刘平这一人物,其实他承载的是刘协的命运。历史上的刘协,没有在改朝换代的风波中殒命,而是被曹丕封为山阳公。 他居住在今天河南焦作的山阳城,追忆前尘往事,感到人生如梦。就跟《三国机密》里的刘平一样,刘协有抗争过、奋斗过,奈何挽救不了汉室倾颓的命运。在经历了生生死死的风波之后,他终于大彻大悟,心里彻底放下帝王的身份。刘协本就是有爱民之心的好皇帝,当年在长安城发生饥荒,他曾下旨开太仓救济百姓。因有官员贪污了百姓的救济粮,他二话不说在廷上杖责那人,挽救了很多老百姓的生命。 曹丕给他的食邑是一万户,封帝山阳城也改成山阳国,刘协还享受“山阳国主”的尊号。但是,他不想做寄生虫,利用在皇宫中学过的医术,和皇后曹节一起悬壶济世,医治百姓。传说刘协经常登上云台山,从山下采挖中草药,治病救人。据说,刘协扎针、艾灸、拔罐、刮痧都不要钱,只有对自己买的药物才酌情收取些许成本。 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百姓生活贫苦,山阳公悬壶济世的善举,解救了不少挣扎在生死线上的贫民。山阳公在焦作民间,也是如同菩萨一样的存在,深受百姓的爱戴。本来汉室作为前朝,在民众心中就有崇高的威望,刘协的仁心善举更是赢足民心。 刘协和曹节在百姓心目中,是父母一样的存在。山阳百姓称刘协为“大人”,称曹节为“美人”。直至今日,焦作农村50岁以上的村民,都称呼父母为“大”“美”,就是两千多年前流行下来的风俗。有意思的是,至今焦作民间还有个规矩,中医看病无论药开什么价,病人从不还价。在农村中医生针灸、拔罐从不收费,中草药价可赊,但是价不还。这就是当年汉献帝刘协看病立下的规矩,民间一直遵奉此规,并对老中医格外敬重,尊之如君。这是当年受山阳公恩惠百姓的后代,对汉献帝刘协的纪念。 只是跟《三国机密》里的结局不一样,最终陪伴刘协终老的不是伏寿,而是曹操的女儿曹节。在历史上,伏寿在“衣带诏”事件爆发之后第四年,被曹操幽闭起来,并且被废除皇后的封号。曹操一共有三个女儿嫁给刘协,最后当上皇后的是曹节。按理说,废帝在民间有如此高的声望,对新朝统治者而言不是神什么好事。 换作其他朝代,像刘协这样被从龙椅上赶下来的皇帝,能战战兢兢地苟活着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在民间悬壶济世的自由?为何曹丕没有杀他?这里面曹节起了很大作用。曹丕登基篡位时,曹节曾毫不客气地骂过哥哥,这样做是会遭天谴的。据说,刘协被贬至山阳城之后,曹丕本扣着曹节不放,曹节不干,力争要跟夫君在一起,曹丕才放行的。 曹节可以说是刘协的保护伞,她还陪着刘协一起行医济世,度过生命中最安宁的时光。公元224年,曹节送孙子刘康去山阳精舍上学,看到校舍全是危房,便倾其所有捐钱给精舍。山阳公夫妇新建校舍,还礼聘名师卜商到山阳教书,并且将书院对百姓开放,宣布不论贫富,山阳子弟都可以上学。焦作百姓对这位曹皇后也是很感念的,因为曹操是曹节儿女的外祖父,曹操的封号是魏公,所以山阳百姓效仿曹节儿女的叫法,把外祖父呼成“魏公”,把外祖母呼成“魏婆”。这个风俗一直流行至今,焦作人管外公外婆叫“魏公”“魏婆”。 来源: 千夜看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