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给食用菌插上科技的翅膀
15日,记者在邵武市绿农食用菌公司看到,工人正将一袋袋竹荪菌种装上货车。“现在我真正尝到技术给食用菌栽培带来的甜头了。”公司董事长郑朋武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计划销售的300余万袋菌种、菌棒早在去年就被来自本地以及湖南、浙江、江西等周边地区的客户预定一空。 但在10年前,郑朋武却面对竹荪种植的技术难题愁眉不展。2003年,郑朋武听说顺昌率先在竹荪种植技术上取得突破,便与邵武的相关技术人员相继前往学习取经,返回后他们又对顺昌种植竹荪的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形成了更加规范的竹荪种植技术。公司实现了从年产2万袋菌袋到300万袋产量的飞跃。 记者在公司生产车间看到,高压蒸汽锅炉、智能灭菌柜、百级无菌接种室、控温控湿菌种培养室等高科技设备一应俱全。郑朋武说,这些企业技术改造是在省农科院及农林大学的支持下完成的,而他们对公司的帮助还不止这些。说着,郑朋武从抽屉里拿出了 “茯苓gap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茯苓松蔸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科技研究项目相关材料。他由衷地说,在与科研院校合作及参与项目研究后,他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又上了新台阶。 “过去一名男工一天能种植三棵松蔸便是非常不得了,现在一个女工一天种五六十棵都没问题。”郑朋武说,在与省农科院合作“茯苓松蔸标准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后,他们不仅破解了劳动成本高的难题,还利用松蔸种茯苓。因为传统的茯苓生产是窖种,需要选择坡度在25度以上、未开垦过的新鲜山地,开挖窖穴,每窖需要损耗10—15年生长期的松树段木1米,不仅成本高还影响生态环境,如今有了关键技术,他们便借助山地上砍伐后留下的松树蔸来种植,不需要消耗木材,也不要占地挖穴。“没种茯苓的树兜三年都烂不了,种上茯苓后一年就烂了还有利于来年种树呢。”郑朋武说。 “今年我们还要继续专注于银耳的技术攻关。”郑朋武称,自从2009年投资2000余万元启动“银耳工厂化生产线”建设的项目,他们已通过试生产,解决了生产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较好地掌握了温度、湿度控制及分步生产等相关技术,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恒温原态栽培银耳技术”,做到了将半年季节性生产银耳发展为全年工厂化生产银耳,成倍提高了菌种的生产能力和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