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农村发展要素难题

沧海沧浪
2014-05-14 23:01:44

  ●本报记者 巫瑞万

  “我起初种了30亩花卉苗木,想扩大规模,苦于没钱,只好放弃了念想。自从村里推行村级担保基金贷款后,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我与另外3家农户联户担保获得10万元的低息贷款,使我花卉苗木面积扩大到100亩。”沙县高桥镇官庄村张万炎这样说。

  目前,在沙县类似官庄村这样建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的村共有53个,基金规模达3822万元,获得贷款的农户很多。自2012年6月沙县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全省率先试点建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专门为本村农户小额贷款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受到农民朋友的广泛好评。至2月末,沙县、明溪、清流、将乐等4个农商行社,已开展这项业务,共成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57家,基金规模达4352万元,发放贷款1763笔,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达1.54亿元。其它行社也正在主动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联系,尽快开展这项业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提升农村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从地、钱、人等方面入手,着力破解农村发展要素难题,出台了《关于建设农业强市的若干意见》和《千亿现代农业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千亿现代农业产业。三明现代农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69.44亿元,比增4.8%;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532元,比增12.3%。

  土地流转:推行信托流转模式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交易活动出现了农户有流转意向却找不到合适的受让者,而需要土地的业主又找不到中意的出让者,影响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这里曾经杂草丛生,如今小桥流水、绿树成阴……宁化石壁镇杨边村的变化,得益于开展建设土地增减挂钩。去年,杨边村被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要求快速建设“可看、可学、可比、可推广”的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户乔迁新居后,旧房(附属房)放有大量破旧或平时不怎么使用的生产农具,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石壁镇结合杨边村建设美丽乡村,对这些地块实行全村总规划土地增减挂钩面积79亩,现已拆除房屋382间,拆旧面积50多亩,用于土地增减挂钩。农户们在这些土地上种植了黄姜、黄花菜、油菜、芥菜、辣椒等经济作物。宁化县经省国土资源厅优先核定旧村复垦项目22个,交易土地增减挂钩指标462.8亩,规模面积832亩,新增耕地787亩,为我市相关政策全面推广积累了经验。去年,全市共实施土地复垦项目1.59万亩,拟拆除旧宅基地1.4万亩,新增耕地1.45万亩。

  沙县夏茂益鑫合作社是一个多功能的农业服务组织。2010年,合作社通过找一家一户,流转了土地1900亩。由于农户擅自毁约,合作社面临解散。2011年,他们通过土地信托公司,连片流转租赁了俞邦、上碓、儒元、长阜等村456户农户的5000多亩土地,这有利于合作社规划布局和机械耕作。

  将乐万安镇洋面田较多,适宜土地流转。他们对单个农户、大面积、积极性不高的土地流转农户,分别采取不同措施。特别是对积极性不高的农户,采取“以优换劣”的办法,先以其他农户的土地与之置换,然后再流转,确保所有农户均达到满意。他们还“以民为本、以效益为中心”,引进利农集团和金森公司,分别建立1500亩的设施果蔬和8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把土地向产业化集中,万安、孙坊、寺许等村325户农户既得到了地租收益,又可在家门口打工,村集体另外每年收取每亩50元的管理费,有效地促进土地在流转中升值。

  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我市持续全面规范林权流转,鼓励林农以多种方式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特别是允许有固定职业、有稳定收入的进城农户将承包经营林地、自留山长期转让给各类林业经营组织,允许金融机构将抵押出险的林权进行流转,有效盘活森林资源,促进林业规模化经营。全市流转1.3万起、436万亩,交易额24亿多元。

  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我市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公司等土地流转新平台和土地信托二次收益、进城农户有偿“退出”承包地等新机制,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收益率。上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近70万亩,约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0%。

  将乐万安镇村民王观水在土地流转中得到很大的实惠。通过土地流转,他将土地租让给利农公司,自己可以不用每天呆在地里忙农活,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的劳务工作,赚取收入,而且土地转让还使地租由原来的3成521元,增加到现在的5成869元,增加348元,大大提高了地租收益。

  村民季小平通过土地流转,将自己的土地出让,不仅获得地租收益,也解决了家庭务工问题。如今他与家中两个兄弟一同在利农公司做事,靠拖拉机耕地,个人月收入约2000多元,而且离家近,方便料理家中事务。

  土地流转让原先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改变为现在的由利农公司统一播种、田管、浇水、施肥、收获等的种植模式,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外部增收的渠道。村民还自发成立翔农蔬菜专业合作社,有的不愿外出的农民就近为专业合作社、利农公司和种养大户等经营业主务工,既学到了技术,又增加了收入。

  农民融资:建立基金,自愿联户联保

  由于缺少创业资金,许多农户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挣钱的项目失之交臂。为此,我市以沙县开展国家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大胆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通过创新“联户担保”方式,努力解决农户担保难、贷款难、贷款贵等难题。在沙县,采取村民出资为主,政府注资、能人捐资为辅等多种筹资形式,建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实行封闭运行、动态管理,为所在村村民贷款提供担保服务。此外,还先后成立全国首家农村土地流转行业性担保公司、养猪专业担保公司,以及全省首家村组织与村民共同出资的担保公司等。

  现在,我市各地正在探索农村住房系列贷款,突破农村住房无法抵押、农户贷款方式受限这两大瓶颈。特别是沙县充分利用农村“林、地、房”等资源,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农村住房集体建设项目贷款、新农村建设个人住房贷款、农户抵押贷款、农村住房装修贷款等4个金融产品,打造开发贷、按揭贷、装修贷、抵押贷“四位一体”的产品链,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抵押权登记试点,促进更多的金融资金向农村倾斜。上年,全县共发放林权贷款3.32亿元、土地流转项目贷款1.1亿元、农村住房贷款1.2亿元。

  前些年,沙县夏茂镇俞邦村曹诚淦、俞永禄、张万江想在上海分别盘一个店铺开小吃,由于转让金要几万元,只好作罢。后来,他们分别交纳2万元,入股参加了村里的融资担保基金。依据县里建立的农户经济档案的评定,他们都是aaa级诚信户,获得了农商行5倍贷款授信。他们3个人联户担保,分别贷到10万元,盘下了上海店铺,开起了小吃。一年收入有近30万元。他们感激地说“这些基金好比是救命钱!”

  高桥镇官庄村也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贷款,解决了村民“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目前,全村基金规模达253万元,发放贷款179笔,累计发放贷款金额1513万元。

  农民技能: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培训

  景红花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开红,在清流县被大家称为“爱花的男人”。他以种植花卉致富,带动合作社员163人。郑开红的成功,“农民培训工程”功不可没。从2006年以来,我市每年都有举办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创业培训,期间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重点培训像郑开红这样的农民,着力提高他们的实用技能。

  郑开红说:“现代农业的核心要素是人,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迫在眉捷。我现在不仅种植花卉,更加专注引导乡亲们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生产方向发展,努力解决花农单家独户种植规模小,田间管理粗放,市场销售难的问题。”目前景红合作社有高级农艺师2人、中级农艺师8人。去年,郑开红被县里聘为培训讲师。

  近年来,我市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步伐,先后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措施,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根据各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市里组织专家编印《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指导手册》,分门别类对不同产业的从业人员组织开展培训。另一方面,着力培育骨干农民、核心农户,以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家和新型职业农民后继者为重点,结合重点农业项目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同时,根据产业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核心农户解决人力资源问题,降低核心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核心农户的生产经营效益,并以核心农户带动周边农户转型升级。

  2013年,我市共培训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立志务农的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家庭农场主,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等1万多人,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大中专免费学历教育近3000人,农村实用技术远程教育参训11万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大中专免费学历教育人数位列全省首位。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