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警惕民间高利贷暗藏的危机
●本报记者 骆志雄 □林腾龙 陈 芳 从浙江温州多名老板“跑路”开始,到陕西神木等地陆续发生的高利借贷崩盘事件,民间借贷纠纷如同一股黑旋风刮来。 从前年开始,在我市,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借款引发的民间借贷纠纷,也开始急剧上升;因高利贷引发的各种刑事犯罪,也时有所闻。 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数据:2013年至2014年5月20日,仅起诉到法院的我市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就达11193件。 活跃的民间高利借贷背后,危机暗藏。 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因担保而产生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发现,有的是因为贪图高额利息而身陷其中;有的是因为亲情关系、朋友面子、讲义气等原因,最后累及自身、家人;有的是被人设局诈骗…… 担保让一家人陷入生活困境 “法官啊,我女儿女婿被他们的姐姐骗了,他们在担保人位置上签的字都不能算啊,姐姐骗他们只要签个字就可以,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啊。现在他们的姐姐跑了,你们要把她抓回来,让她赔钱。”这是前不久发生在三明市中级法院的一幕。 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判决以后,一个60多岁的老婆婆拿着判决书找案件的承办法官,絮絮叨叨地反复说着:“我女儿跟女婿现在过得很惨,租在一个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刚满周岁的小外甥也是面黄肌瘦的,你判他们要承担保证责任我不服啊。他们都是听了姐姐的花言巧语后才签字的,什么好处也没得到……” 经过法官劝说和释明,老婆婆听懂了:她女儿女婿的保证责任是需要承担的。也就是说,替人还钱。 事情发生在2013年6月15日,经商的王老板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向许某某借款600万元,双方对借款期限及利息等做了约定。 但是,许某某担心王老板的还款能力,要求王老板的家人一起签字担保。“老爸,你帮我给兄弟姐妹说一下吧,帮我担保一下,只要签字就可以,没有什么大事。我一笔生意做完,钱就还给人家。”常年做生意的王老板,已不只一次向家人借钱,大多有借无还。这次,他深思前债未还,再要家人担保,肯定不容易。于是,他要求父亲做家人的工作。 经不住儿子的恳求,王老板的父亲召集了儿女们。最终,王老板的父母、哥哥、弟弟、弟媳妇作为担保人在担保协议上签字。 借款合同签订后,许某某将600万元转至王老板指定的账户。 不料,王老板的这一单生意却失败了。 借款期限到期后,王老板未能及时还款付息。不久,连住房都抵押给银行和典当行的王老板,带着老婆女儿“跑路”了。 许某某一纸诉状将王老板告到三明中级法院,要求王老板还款付息,并要求王老板的家人按约承担保证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王老板与许某某之间存在民间借贷关系,双方约定的利率并未超过法律的规定,借款到期后理应还本付息,各担保人为王老板的借款在担保协议上签字,应根据担保协议的约定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600万元及利息,对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王老板的父母只有微薄的退休金,其哥哥到处打零工,收入仅够维持个人生活。其弟弟弟媳也只是普通职员,收入可想而知,家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家人惶惶不可终日。 一笔民间借贷,让几个家庭陷入困境。 帮朋友出借的钱自己偿还 小周与小林是10多年的好朋友,同住前后幢。两人有酒一块喝,有玩就会相邀。特别是离异的小林,在事业单位上班,下班后一个人不爱做饭,会时不时到小周家蹭饭。 小周靠开摩的为生,妻子做家政,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对小林,从来是热情相待,朋友嘛,能计较吗 饭后,小周和小林嘴一抺,还会一起到楼下的小区活动室打打麻将。 小林其实是一个讲义气的人。他看见朋友生活艰难,时不时会介绍一些业务让小周去做。比如,市体育场馆建设,他介绍小周去做零工,干一天有200多元的工资,当天做当天结账,小周一个月时间就挣了近6000元。 2013年9月5日一早,小林找到小周说:“我有一个朋友杨老板,在沙县开工厂,最近银行贷款没有下来,到处融资,你借些钱给他吧,每月二分利息呢。”小林的信息是前一天在饭桌上得知的。“我有 12万元,是准备给孩子上学用的。但是,我和老板又不认识,万一他跑了,我去哪儿找人 ”小周说。 看见小周这样不干脆,小林一时性起:“你总认得我吧。你直接把钱给我,我自己也有10万,一起给他。”小林打了一张条子给小周。接过12万元后,小林把2400元利息点出来:“利息是先付的,你收下。” 之后几个月,小林都会通过网银,向小周支付利息。小林以为,这次帮了朋友一把。 不料,今年1月,杨老板因为信用问题,银行贷款下不来。杨老板最终破产了。 听到这个消息,小林傻了,小周也傻了。 从那一天起,小林再也不敢上小周家了。 小周打电话给小林要钱,小林说,我是看你家庭困难,帮你借出去挣利息,并没有说我要担保。 小周找到律师救助。律师说,小林写了条子,他就得承担责任。 小周花了5000元,请了律师。很快,没开庭,就在法官主持下调解了。小林先付6万元,余下的一半分两次在2014年年底还请。 小林再也没在麻将馆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