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边三轮”(图文)

时尚萌猪
2012-07-02 09:59:44

走乡串户看闽剧_调整大小.jpg

走乡串户看闽剧

  一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边三轮车,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男主人用瘦弱但有力的双腿踩动脚踏板,载着身后的老伴。他们或迎着晨曦流连于乡居美景,或踏着夕阳到山村看戏,他们的神情里总是流淌出浓浓爱意,不经意间成就了一幅温馨、靓丽的乡间写意画。

  提起这对白发苍苍的老人,临近村民们没有不认识的。他们就是石竹街道龙塘村村民温明金和他的妻子洪南洋。“遇着上坡,老公在车上慢慢骑,老婆则下车帮忙推着,担心他太吃力。”“两人总是同进同出,恩恩爱爱地,没见他们红过脸。”“真希望自己老了也能像他们一样恩爱幸福。”邻家谈起温明金、洪南洋夫妻时,话语中透露出的尽是羡慕之情。

  温明金今年89岁,他的妻子洪南洋85岁。他们相濡以沫近70年,是小辈们眼中的模范夫妻。21岁那年,温明金经人介绍将洪南洋娶回家。其实,洪大妈并不叫南洋,只是因为她娘家住在小南洋村,家人都喊她南洋,于是好脾气的她也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本名了。记者看到,她现在的身份证就是署着“洪南洋”三字,问及早年的姓名,洪大妈“呵呵”一笑:“忘记了,老温他们家人都亲切地叫我南洋,咱就认了。”温明金、洪南洋夫妻常年恩爱由此可窥一斑。

在小儿子家门口_调整大小.jpg

温明金夫妻在小儿子家门口留影

  听完温明金老人家叙述的人生经历,我们更为这对“糟糠夫妻”的相知相爱啧啧赞叹。1951年,温明金响应号召,和许多热血青年一起参加了革命队伍,并坐上了开往抗美援朝前线的列车。可惜没有等到上前线的机会,就撤军了。1956年温明金光荣退伍,卸甲归田的他与众多战友一样,回家“修理地球”。

  “一龙塘、二后华、三马山”的顺口溜,叙述的是解放前福清因为缺水造成许多贫困地方的写照,而龙塘村,就是“首当其冲”的贫困村。“当年,稻谷收成产量普遍较低,我们村有80户,一年就收割20多担稻谷哩!”温明金感慨地说。为了填饱一家人的肚子,他和妻子总是忙完自家的耕种后,就外出打杂工赚钱养家糊口,受雇或帮人插秧,或帮人拔草。但是不管出去打的是什么工,他们都是“夫唱妇随”。温明金说,当时常常是白天在东家打工,晚上到西家帮忙。帮完附近村民田里的农活,就得往东张崔后村、一都“36弯”等山区方向找工。有时候按照一亩田一元钱结账,有时候干一天可以挣到近4公斤稻谷。除了帮人插秧有工钱,其他的都是只是拿些米或地瓜片等抵工钱。过了农忙期,他们就上山砍柴,然后卖柴换取生活品,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就是挣不到几个钱。温明金动情地说“我特别感激贫困岁月里的老伴。她年轻的时候很能干,而且任劳任怨。这个家多亏有她精心打理呢。”温明金说 “当时我负责插秧,往往是通宵达旦。一个晚上就能插上1.7亩。她不但要负责拔秧苗,同时还得做好三餐和里里外外的家务活,照顾好孩子,不曾让我饿过一顿,我很感激。在共同生活的近70年岁月里,就是现在老了,她还是天天茶饭伺候好我,手脚很利索,还是很能干。”言谈中,温明金老人家对妻子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如今,温明金的3男2女都已经成家立业。温明金和他的老伴靠着民政局发给的每个月400元补贴和新农保养老金,加上孩子给的生活费,生活无忧。温明金说,因为内疚年轻时没能给老伴过上好生活,所以趁着现在自己还“身强力壮”,就好好地享受生活。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用车载着老伴到各村去看戏,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尽量满足老伴爱看闽剧戏的需求,何乐而不为啊!

  难怪,石门村、前亭村、下洋村、大埔村……村村都留下温明金夫妻温馨的“边三轮”剪影。

娓娓道来_调整大小.jpg

温明金娓娓道来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