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来了”十年: 台湾综艺节目整体已过低潮
邀请费如此低廉,遗憾自然不少,b2一直很想邀请金城武来康熙,算一算费用,机票酒店梳化费用不少于30万台币,只能作罢。 从2004年开播至今,康熙只改过三次布景,分别在2006、2009和2012年,每次预算都是100万台币,这也是台湾通行价格。一直为康熙制作布景的乔婕视觉设计有效公司老板joey,近些年开始频繁北上,为大陆综艺节目制作外景,因为“那边随便一个场景就能花100万人民币”,这是5倍的价差。 钱少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人手少。康熙制作团队常年保持在10人左右,不及《中国好声音》一位副导演手下分管的导演组人数。这些人要完成想主题、邀请艺人、采访、撰写故事脚本、制作道具、现场拍摄、后期制作、传送录像带等所有制作任务,所有人都身兼数职,“原则上什么都得会一点”。 作为制作人,b2不但要管全局,还要管具体事,比如想节目主题。虽然团队里每人每一两天都得交一次题目给他,但实际上,90%的主题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康熙一周播五集,所以基本每周定在星期三一次录五集,这意味着每周都需要5个新的主题。一年两百多期节目,就是两百多个主题。“我每天一直在想,一直想,很可怕的轮回,礼拜三录完一轮,表示我下礼拜三还要再多五集的内容,所以我要一直想。” 想不出来,就一个人去忠孝东路上来回地走,看路人的生活。再想不出来,就只能凑。“这五年内,你要觉得节目很难看,那就是我身体不好的时候。大家就骂,怎么难看了,原因就是我生病了。最近好,是因为我最近状况很好,就是这样,很可怜。” 他去年在做节目的同时还拍了一个电视剧,状况就更多了。“都没睡觉。我每天拍完戏两三点回家,才开始想题目,想到早上6点又出去拍戏,中间一转场我就倒在那边睡,醒来继续想题目,拍戏那三个月把我自己搞死了,满头白发就这样来的,把自己压榨到极致。” 拍戏、庆典,这些超出常态的状况,更会影响人的心态。就在我们去采访的头一个星期,b2下了决定,告诉上司王伟忠自己想离开金星制作,出去拍电影。而我们所看到那次现场录制,是他在康熙的最后一次。 经营:台湾综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康熙的播出平台是中天电视台(下称:中天),对中天董事长马咏睿这位资深电视人来说,今昔之感更为明显。 他们也曾经有过好日子,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及之前的台湾岛经济起飞时期,购买力上涨,广告源源不绝,而且整个岛上当时只有台视、中视与华视三家电视台。当时已在电视圈工作的马咏睿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播出的综艺节目《来电50》,主持人就已经飞遍全世界录节目,远不是今时今日只能躲在摄影棚里的格局。但那时,机票、食宿都有人抢着赞助。广告每10秒钟售价33000块台币,厂家要购买这10秒必须再多购买另外五档广告时段,俗称“一搭五”。三台当中即使表现最差的一家,年终奖金都能多发十几个月的工资。像《龙兄虎弟》这样的当红节目,当时制作预算就可以达到300万台币。扣除通货膨胀,是今日十倍有余。 后来经济状况整体不景气,广告市场日渐萎缩,明星、幕后人员等各种资源纷纷向大陆转移,而由于政策放开而导致的恶性竞争,更是给了电视业以致命一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