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浮山发现明代融籍学者林古度题刻
本报7月14日讯(记者 林秋明) 记者日前整理材料时,发现在安徽省枞阳县浮山枕流岩上保存有明代融籍学者林古度的题刻(如图),弥足珍贵。 该题刻幅宽34厘米,高37厘米。行书,纵7行。题目是《同钟伯敬烛壁》,诗曰:“生石初何知,镌勒后人意。奇妙触心目,安得废文义。片语若不磨,知必具岩气。明烛备梯览,独善岂终秘。”落款是“闽,林古度。” 钟伯敬(1572-1624年),名惺,湖北竟陵(今天门市)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官礼部主事,出为福建提学一年,以父忧归服除不出。年将五十,自念人生无常,佛性渐失,不觉悲泪,乃专精《首楞严经》。钟伯敬为人严冷,不接俗客;为文主张独抒“性灵”,追求“幽深孤峭”。 林古度(1580—1666年),字茂之,号那子、乳山道士。东瀚镇大邱村人。其父林章是诗人、戏曲家。林古度受父亲影响,从小喜欢写诗。他“工诗,少赋《挝鼓行》,为东海屠隆所知,与曹学俭友善。诗皆清绮婉丽。后与钟惺、谭元春游,诗格遂为一变”。主要作品有《挂剑集》等。其友人、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祯编有《林茂之诗选》2卷。林古度是明末清初“遗民诗人”。一生清贫,却矢志著书、版刻、印书,在保存中华典籍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据枞阳《浮山志》记载,林古度与友人游览浮山金谷岩顶时,还留下一处题刻,文曰:“竟陵钟惺、闽林古度、新安程胤兆,穷滴珠水源,万历甲寅(1614年)二月廿三日,雨霁山朗,远苍荟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