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版孟母引热议 女儿畅谈与父亲当同学的日子

兜兜转转我还是我
2014-07-24 10:10:58

  “男版孟母”来泉打暑假工●追踪

  父女直面争议 女儿畅谈“我与父亲当同学的日子”

“男版孟母”引热议 女儿畅谈与父亲当同学的日子
苏以彬在大学里陪女儿度过愉快的17岁生日 (图片来自微博)

  早报讯(记者 许钹钹 林书修)成为同学,与父亲一起上大学,多数人不可能有这样的经历。

  昨日,早报独家报道和女儿一起上大学的苏以彬来泉打暑假工的消息后,引发网友热议。感慨父爱伟大的有之,觉得苏以彬束缚了女儿生活空间的也有。昨日,早报再访这对同学父女,连线17岁的女儿苏晓梅,听她畅谈和父亲同学的日子,也听父女俩直面争议。

  也曾冲突激烈 觉得“有他没我”

  “那个时候谁都想玩,可自己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在电话中,提起父亲十几年来可谓寸步不离的陪伴和“补课”,苏晓梅第一句话就说,当时同学们可以到处玩,都有零花钱,可是她从来没有零花钱,也不被允许出去。至今,自己生长的武汉,苏晓梅都没有逛遍,熟悉的地方只有自己住的几个地方。更让她觉得绝望的是,同学们讨论的东西、玩耍的地方,她听了也不知道。

  对父亲的反感随着年纪的增长越发强烈,直到高二、高三,父女俩的关系降到冰点。

  “就他说一句话,字里行间我都能感觉到他那种控制欲。”苏晓梅觉得快窒息了,“必须吵啊!”

  有一次吵得凶,“我都快疯了,可是他是我爸爸,我又不能打他,我只能打我自己”。苏晓梅如今以“打自己”三个字轻轻带过自己的轻度自残行为。

  但当时的情况是,父亲带给她的痛苦特别强烈,“就是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直到如今,“潜意识里我想把这段经历忘掉”。

  父亲找到自我生活 父女和解

  “你去高考,以后我就不管你了”,才会成为苏晓梅如此强大的动力。

  父女俩考上了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苏晓梅又快疯了,当即强烈反对,“你要跟我同班,我就去读别的学校”。

  父亲这次倒是很快服软,找学校调了专业。两人这才相安无事当起了同学。但一开始,苏以彬仍没有从父亲的角色中转变过来。隔三岔五给苏晓梅打电话,让她过去“补课”或者陪吃饭。有一次苏晓梅不乐意了。

  “那我马上过去找你!”

  “那我就不回学校!”

  “我就不信你一辈子不回学校!”

  父女俩都很倔。苏晓梅受不了了,找了学校,说好的给我一个好的学习空间呢 这样我很压抑知道吗

  心理老师介入了父女俩之间的问题。大一下学期,他们迎来了真正的和解。

  “现在我爸心放宽一点了,现在他忙他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生活,他的中心不再是我,不再天天围着我转。”苏晓梅和她的父亲,真的能愉快地当同学了。

  和父亲当同学 “有趣”的好处不少

  “你讨厌一个人的时候,怎么看他都是不对的,不讨厌了再看,其实也还好。”现在,苏晓梅随口就能举出一堆和父亲当同学的好处。

  首先,她很难“有机会”挂科。苏以彬是个学习特别认真的人,不会落下任何一门功课。每次考试前,他就会召集女儿过去“补课”。现在,还有了个补课小分队,参加的除了女儿还有苏以彬的同学。

  “他们都成我好朋友了。”说这话时,苏晓梅口中透着一股骄傲,可以认识父亲的同学,认识更多人,就是苏晓梅有个同学老爸的第二个“好处”。

  还有诸如打个电话就能吃到父亲做的菜,这种小事就不多说了。

  “每种方式教育出来的人都不一样,可能是一种命运吧。我爸爸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我,就会发生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有不一样的经历,谁知道呢,也许以后还会有有趣的事发生呢。”这竟是17岁的苏晓梅,对那段不乏痛苦的经历的理解。

  对话

  父亲眼中的女儿:说她不独立 那是主观想象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回头看十几年的“补课”,你觉得效果怎么样

  父亲苏以彬(以下简称父):如果不补课的话,她就没有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可能连初中都毕业不了。我们读的虽然不是特别好的学校,主要是一个资格,这是我女儿一个新的机会,重新站在起跑线上。

  记:你会不会担心,一直在她身边,会影响她独立

  父:我的孩子一直很独立,说她不独立,那是没有见过她的人自己的主观想象。

  记:你这种方式的“陪伴”是造成你们父女关系僵硬的主要原因

  父:对,但是当时有矛盾冲突,她就是找一些反对我的理由,那并不是她真实的想法,那只是她比较幼稚的说法。我所做的都是一个父亲的责任。

  记:这样的方式网上争议声音挺大,现在回头看,觉得这样好吗,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父:我从来不去看网上的声音。有争论是很正常的,让社会去讨论。这是我们父女一起的成长,我很满意。只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程度。

  女儿眼中的父亲:至少他把我从叛逆路上扳回来

  记:现在回想起那些年,你爸爸的“陪伴”,是什么感觉

  苏晓梅(以下简称女):爱不得恨不得,但还是感动多一点。他是我爸爸,我想爱他,可是有时候他做的事情又让我很痛苦。

  记:现在能够理解他了

  女:嗯。他现在不以我为中心了,每个人其实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他也是。现在我们的相处,他也渐渐学会尊重我的感受了。有时候我知道他想达到某个目的,以前他是命令的,但现在他会用询问的方式。

  记:现在再看,觉得爸爸的教育方式怎么样

  女:我父亲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我运气还是比较好的。一百个家长里可能都找不出一个。以前的伤害可以忽略不计,毕竟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他把我从叛逆的路上扳回来了。在我还不懂事的时候,有机会,他帮我抓住了。

  观点

  心理专家:父爱如山 但应适时放手

  “体现父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苏以彬的方式我们不能否定。”早报心理团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叶彦琪说,从大的角度说,“男版孟母”的行为,出发点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学习环境。但不离不弃地在女儿苏晓梅身边,长期过度严格管教,对于女儿人格的完善、心理上的逆反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做法会弱化孩子的社会免疫力,对于女儿及时融入社会成为一名‘社会人’的过程会有阻碍。”叶彦琪认为,环境只是教育中的一个因素,不起决定性作用,成绩的好坏还得取决于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孩子就像雏鹰,到了一定年龄,就要自己独立成长,锻炼能力、意志。

  社会学专家:这种教育方式不宜效仿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肖北婴认为,苏以彬被称为“男版孟母”,但其行为和“孟母三迁”并不一样。

  “古代孟母是因为学校周边环境差而迁徙,苏以彬则是女儿到哪儿读书餐馆开到哪儿。”他说,这样的方式是“保姆式”的管教,虽然体现了苏以彬对女儿的关爱,但这样的做法不宜效仿,“这种‘保姆式’的教育方式,有可能会造成孩子较强的依赖性,或者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肖北婴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应该注意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对于孩子的管教应该‘收放有度’,早日让孩子养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