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日本“义勇军”成解放军 随林彪解放全中国

驰橙乐园
2014-09-02 13:25:54

躲过了“西伯利亚抑留”,成为解放军

来到中国东北一年半之后,藤后先生就在哈尔滨迎来了抗战的结束。当时,“义勇军训练生”被拘留在牡丹江的日军收容所。日军收容所中的人是要被苏联军队带去西伯利亚的。由于藤后老人当时尚未成年,才得以被释放,幸运地躲过了“西伯利亚抑留”。(译者注:数十万的日军成年战俘在战后被苏军带到西伯利亚,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下从事高强度劳动。在伙食不能完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大量日本战俘死在了西伯利亚,史称“西伯利亚抑留”。)当时藤后病倒了,被担架抬回了哈尔滨的“原训练所”。老人常常感叹,如果当时被带去西伯利亚,可能抱病在身的他早已不在人世了。

回到哈尔滨之后,属于开拓团的粮食已经没有了。如何熬过哈尔滨寒冷的冬天成为老人面对的又一个问题。很幸运的是,老人得到了善良的中国人的帮助,得以在一家中国饭店里工作。就这样,藤后老人平安地度过了那个冬天,并且在这个冬天里学会了中文。

1946年春天,“八路军”(之后的解放军)取代前苏联军队进驻哈尔滨。谈到对于“八路军”的印象,老人说:

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的“八路军”对我们日本人的态度和前苏联军队完全不同。“八路军”对我们态度很好,而且军纪相当严明。当时的我对于关东军之外的军队还一无所知,因此很惊讶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军队。这也是我后来参加八路军的一个潜在原因吧。

1946年秋天,包括藤后在内的“义勇军训练生”集合在一起,在“居留日本人会”的安排下准备乘最后一班车回国。但由于国共内战的战况恶化,日本人的归国被暂时中止了。就这样,“训练生”们继续留在了哈尔滨。

过了一段时间,解放军对这些“训练生”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作为“担架员”参军来配合中国的解放战争。当时解放军的说法是“你们绝不是俘虏。而是为了中国解放而留下的国际友人”。这些参加了解放军的日本人被称为“留用日本人”。据其他当事人反映,当时的“邀请”带有半强制成分。有一些日本人是“被迫留用”,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叹服于解放军严明的军纪,主动要求参军。当时,解放军中的成员以农民居多。比较缺乏医疗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分子。因此“留用日本人”中也包含了相当一部分护士与技术人员。据藤后老人回忆,当时共有八千到一万名的日本人留了下来,并参加了解放战争和之后的新中国建设。一直到回日本之前,“留用日本人”都受到了和中国士兵完全一样的待遇,并没有受到任何歧视。

过长城,渡长江,解放海南岛

谈到自己作为解放军的经历,老人自豪地说:

当时作为担架员被送上前线的我们,其实也是第一次亲身体验枪林弹雨的作战现场。1946年冬天,在参加解放长春的战役时,我的脚被冻伤了,之后暂时被送到后方的医院治疗。出院之后,我和之前的军队失散了,就暂时在解放军编制的车队里工作。那时,解放军解放了整个东北,受美国支援的蒋介石部队开始实质反攻。于是我所在的部队被编入了“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部队会师之后,我们一路过长城,渡长江,横跨中国大陆,最后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这对日本人来说是很难得的体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我们还在作战途中。当时听到建国消息,我和中国士兵紧紧抱在一起,相拥而泣。那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解放军是多么伟大的军队,也坚信我们会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与此同时,我想到解放军是人类史上罕见的军纪严明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种简洁明了的军纪,如实地反映了其作为“人民的军队”的特质。在解放军中的多年生活,使我亲身体验到了中国革命一刻都不离开人民的特质。

在解放中国南方后不久,老人所在的部队就因朝鲜战争而移师东北。因为日本人不能参加朝鲜战争,老人就被安排在丹东的后方修汽车。1954年,老人离开部队,被安排到贵州贵阳的机械厂与一般的日本技术人员一起工作。就这样,老人接近8年的解放军生涯画上了句号。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断许久的“日本人归国”活动经由红十字会牵头以及中日双方的一系列交涉,于1955年重新启动。藤后在1955年2月从天津塘沽坐上了“兴安丸”号归国船,就这样回到了阔别十二年的祖国日本。

你能理解他对异乡的眷恋么

回顾自己在中国的多年经历,藤后老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像我们这样的,为了建立新中国而被留用的日本人,从抗战中日中对立的时代一直到抗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与中国人一起生活。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和中国人之间产生了超越国家对立的友情。我想就算把这说成为“日中友好”而播种也并不过分。这是我们广大留用日本人的心声。从另一种角度看,对于日本侵略的反省和谢罪,最终不也是为了“日中友好”吗

就这样,藤后老人带着“决不允许那悲惨的战争重现”的信念,在回国后加入了“日中友好协会”,到今年已经快60年了。老人认为,无论是针对历史认识问题,还是针对“日中关系”可以与历史分开来看的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