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最偏远山村首次通公交 200多村民夹道欢迎
首趟公交车驶出西坑村,村民放鞭炮相送。村民喜乘公交车。温馨提醒西坑村-同安汽车站发车时间:7:00、9:30、15:00、17:20同安汽车站-西坑村发车时间:7:15、9:10、15:00、17:20。公交车在高山和悬崖间行走。公交车行驶在急弯道上。路上还能遇到牛群。全村出动迎接公交车。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记者 卢漳华 赵荣宾 实习生 林铭鸿 通讯员 叶文彬)中秋佳节倍思亲!昨日一大早,西坑村的村民们带上自家种的生态蔬菜、茶叶,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村口,搭上了开往城区、与儿孙团聚的公交车。 作为厦门最远、最偏僻、最角落的村庄,素有厦门“小西藏”之称,同时也被评为“厦门最美乡村”的同安莲花镇西坑村,昨天正式通上公交车,打开走出深山的大门,圆了村民的思亲梦。 昨日上午9点10分,车头戴着大红花的606路公交车缓缓驶入西坑村。全村将近两百名常住村民全部聚集到村口,站满了道路两边和半山腰,敲锣打鼓,迎接公交车的到来。“噼里啪啦”,伴随阵阵响亮的鞭炮声,公交车穿过红色拱门,踏上了走出深山、迈向城区的唯一村道。 西坑村距离同安城区(汽车站)46.8公里,其中山路32.8公里,占据全程三分之二以上路程。以前,村民进城区理个发,往往要花50元雇摩托车,不但成本高,崎岖的山路也让旅程险象环生。如今,只需花1块钱,就能乘坐安全得多的公交车进城。 西坑通公交车,意味着岛外公交系统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有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 特写 想孩子的留守老人,终于能“常进城看看” 昨天,记者坐上驶出西坑的第一趟公交车,尽管车内略显拥挤,但首次从家门口乘公交的兴奋让大家暂时忘却了炎热。驶出村口后,车子慢慢爬上蜿蜒的坡路,司机特意放慢车速 ,避免村民摔倒。 当公交车行至山顶,整个西坑村景尽收眼底,远远望去,梯田式茶园,整齐又青翠。过了山顶,驶入白交祠,可以看到群鸭在“逛街”,10多头牛儿在路上溜达。在白交祠通往军营的路上,路面比较平坦,但也更加险峻,公交车夹在高山和悬崖边上行走,窗外蓝天、白云尽收眼底。但司机无暇顾及这一美景,专心致志开车。之前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山上天气说变就变,春夏两季最善变,暴雨跟雾,能见度极低,有时能见度才二三十米,遇到这种天气要开得再慢点,多留点心,确保安全。 由于中秋关系,到城区与儿孙们团聚的人特别的多,在白交祠和军营村都上来了不少人,整个车子都挤得满满的。爬了坡,走了平路,从军营至祥溪农场,全部都是下坡的路,由于公交车满员,载重量大,司机更加小心翼翼,尽量降低时速,路边就是山沟、峭壁,非常深。 车上77岁的西坑村民连清发跟记者聊了起来。他乐呵呵说道,儿女在同安城区工作,老两口乘着中秋节,和儿孙们团聚,顺便带点自种蔬菜。鼓鼓的行李袋里,装着刚摘下的青菜、丝瓜等新鲜蔬菜。以前进城区很麻烦,搭半个小时摩托车或者走一个小时的路程,到白交祠坐公交。有时遇到下雨,山路不好走,水泥路比较滑,他感觉坐摩托车战战兢兢,担心发生意外,而且身上很容易打湿。现在通了公交,既便利又安全,也便宜。他想着今后进城的次数肯定比以前多了。 公交车行驶到了祥溪农场门口,就结束了漫漫的32.8公里山路,进入莲美街、凤岭路等,接下来一路平川。 揭秘 8.3公里陡峭山路 多年来“拦”住公交车 西坑村距离白交祠大约8.3公里,多年来因为道路比较崎岖、陡峭,弯道又多,没有达到公交车通行的要求。这几年来,在市区相关部门重视下,增加资金投入,提升了道路安全系数。据介绍,考虑到山路的特点以及行车的安全,开往西坑的公交车安装了时速控制报警器,一旦车速接近或者超过30公里,gps就会发出提醒。 记者手记 一个村庄的公交梦 据介绍,西坑通公交车,意味着厦门岛外公交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村村通公交”又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同时也有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变西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貌。 这是“宏大”的说法,而对西坑村村民来说,这就是实现了他们一个很简单很实在,却曾经很遥远的愿望。所以,他们才会全村出动,敲锣打鼓,放烟花放礼炮,以堪称“万人空巷”的架势迎接一辆公交车。很多人面对这样的场景,可能会有些“穿越”感—公交车对现代人来说,不早已该司空见惯了吗 如果没有亲临昨天公交进村的现场,如果没有和一个个村民聊天交谈,我们或许真的很难向读者说清这个问题。事实上,当我们刚进到村里,看到墙上郑重其事地贴着一张“捐资购买烟花礼炮芳名录”时,也颇感讶异。 直到看到了一个个提着大包小包特产,准备乘车到同安城区跟儿孙团聚的村民,我们开始明白了。“公交圆了我们的思亲梦,公交梦就是我们的中国梦。”这是一位村民的话。彼时彼景,这话在我们听来丝毫不含刻意,而且格外真实、质朴。因为,通上公交车,真的是这个村庄,盼了太多年的梦。 本组文/图 记者 卢漳华 赵荣宾 实习生 林铭鸿 通讯员 叶文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