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就是我的表演舞台”——乡村艺人薛尾弟的故事

抹茶玛莎
2011-09-06 10:30:53

2.jpg

  福清新闻网-福清侨乡报9月6日讯(记者 林金玉 陈贤清) 两鬓长发,一条红裤子,是乡村艺人“薛尾弟”的标志(如图)。

  薛尾弟出生在龙田镇上薛村,童年时,跟随在福清闽剧团里当演员的父母东奔西跑,到处演出。正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9岁时,他开始学习闽剧表演,从此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家都叫我乡村艺人薛尾弟,其实我身份证上的名字叫薛秋平,真名反而没人知道。”薛尾弟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在家里排行最小,演戏出名后,尾弟就成了他的艺名,在龙高一带无人不知。

  由于外形不好,演闽剧时薛尾弟一直都饰演丑角。“第一次上台跑龙套,就怕自己走错位置。”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上台演戏的经历,薛尾弟说,那时自己只有15岁,第一次登台饰演闽剧《桃花女》中的一名小兵,出场的次数虽不多,但每一次出场都很紧张。

  薛尾弟的父母后来离开了闽剧团,家里学习闽剧的兄妹也纷纷下海经商,远离舞台。薛尾弟虽然也离开了闽剧团,却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梦想,坚守在农村舞台上。凭着多年来在闽剧团里赚来的人气,薛尾弟自己创作小品,将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改成福清话歌曲,组建了尾弟管乐队,到各村表演。“我的乐队都是在农村演出,常常为婚庆、寿庆等喜事表演。”薛尾弟说,乐队最高峰时演员有68人,几年来把福清的镇街都走了个遍,还到福安、永泰、闽侯、长乐、连江等地演出。“至今,永泰、闽侯一带还常有人冒充我在演出。”薛尾弟笑着说。

  “我来自农村,知道群众爱看什么戏。”薛尾弟说,乐队演出的小品题材都来自农村,演出时以福清方言为主,而自己又善于在一些喜庆场合说唱一些吉祥话,更是受到乡亲们的喜爱,他也因此成了一位乡村明星,不少村民甚至说他比电视上的赵本山还牛。

  沙埔镇锦城村老人会每年5月份都要举行祭祀活动,薛尾弟经常应邀前去表演。有一年,因为薛尾弟赶场来不及,老人会还特地派人打车去接。还有一回,薛尾弟在演出小品《傻瓜戏木偶》时,台下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友人看完后,跑到后台对他直竖拇指,一连说了好几个“good”,并与他合影留念。

  这些年来,薛尾弟在外创业的兄妹们一直希望他放弃乐队,与他们一起驰骋商海,但薛尾弟始终没答应,他认为既然自己的表演受到大家的喜爱,这么做就值得。“农村就是我的舞台,群众就是我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人看,我会一直表演下去。”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