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融籍副队长姚子富二三事

绫小路義行
2012-07-23 13:00:33

002_调整大小.jpg欣然赤子心

记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融籍副队长姚子富二三事

002_调整大小.jpg

“五十”周年庆祝活动时,队员们欢聚一堂。

  2012年4月7日,一场关于纪念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以下简称“蒲边志愿队”)50周年相关活动的座谈会,假福建医科大学举办,蒲边志愿队队员代表、连江县有关部门领导、连江县作协采风团,以及蓼沿乡党委、蒲边村党支部等60多位嘉宾济济一堂,忆往昔,蹉跎岁月;念旧情,意犹未尽;话今朝,群情激昂。会议间隙,笔者采访了今年75岁的蒲边志愿队副队长姚子富,倾听了斗穷、斗火、斗水“三斗”故事。这一连串故事,可以说是蒲边志愿队群体性格“爱国爱家,富责任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有力佐证。感兹念兹,特予辑录。

  斗穷

  1962年,参加“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对一个青年意味着什么

  姚子富开门见山:“报名参加志愿队,在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方面,要做出一定的牺牲。惟有牺牲多壮志吧!”

  原来,1957年,姚子富已在福清江阴成家;1958年8月,被大田钢铁厂招录为冶炼工人;1960年9月起到1962年5月参加志愿队之前,一直在福建冶金学院带薪学习。当时,姚子富一个月工资33元,爱人林爱月已育有一女。

  主动报名参加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一方面要放弃优越的学习环境,丰厚的薪资报酬;另一方面,姚子富年岁稍长,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被推为志愿队副队长,有“二把手”的重任纠缠着,根本顾不了小家庭。

  当时的基本面是:志愿队初到蒲边,由于分配制度、生产效率等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生产队工分分值很低,1个月出工25天以上,总分值折合人民币不到3元。队员们吃不饱,夜里常常穷开心地叫嚷:“用草鞋板熬汤喝(草鞋煮汤有咸味)吧!”

  将心比心。试问,小家庭月收入从33元缩水倒3元,能不陷入赤贫面临断炊码

  饥也一餐,饱也一餐。林爱月在福清穷得叮当响。套用志愿队员黄亮生的话说:“穷得发抖呀!”

  姚子富到志愿队才3个月,林爱月就用一副箩筐挑着,一头女儿,一头家什,从福清一路颠簸到蒲边,随夫做“半劳力”,扛鼎“半边天”。

  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林爱月迎刃而上,困难迎刃而解。

  穷则思变。安家蒲边,建业蒲边。姚子富勤勤恳恳,乐在其中:1963年,出席县劳模大会;1970年,担任兰水大队支部书记。期间,姚子富又添得两女一男。

  男儿当自强。在姚子富身上,蒲边志愿队对国的忠诚与对家的承诺,已然合二为一,家国一致。

  时值半百之年,回忆当初的选择,姚子富无怨无悔,意味深长地说:“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想得就得舍,敢舍才会得!”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