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走出去”的谋略 曹德旺:先搞清楚一个问题

画长亭
2014-10-29 07:14:32

  “走出去”的谋略:市场和成本

  审视福耀“走出去”,除了产业路径,还有两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放眼全球市场,比较成本优势。这正是福耀谋定而后动,脚踏实地做实业的本色。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已告别爆发性增长态势,福耀的规模也已然触到“天花板”。

  “在新兴国家,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另外,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汽车消费量巨大,以旧换新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福耀要做大做强,必须‘走出去’。”福耀副总裁白照华说。

  曹德旺说:“我们走出去,肯定是要去赚钱的,不可能做亏本买卖。”以美国项目为例,虽然美国制造业的人力成本占整个生产运营成本的四成多,但天然气等能源成本只有国内的五分之一,而且可就近为福耀美国汽车玻璃项目供应浮法玻璃原材料,形成产业配套,发挥协同效应,大大降低成本。

  此外,到全球最主要的几家汽车制造商“家门口”设厂,不仅可降低原料供应、生产和运输等成本,而且可规避倾销的政策风险。10年前,2004年10月,福耀打赢了轰动一时的反倾销官司,美国PPG公司是当时发起倾销诉讼的汽车玻璃巨头之一。虽然赢了官司,但福耀也付出很大的代价。经此一役,福耀意识到遵循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性。

  福耀“走出去”已累计斥资6亿多美元。谈到下一步在其他国家投资的打算,曹德旺说:“先把俄罗斯和美国这两个项目做好再说。”

  “福耀‘为中国人做一片属于自己的玻璃’,基本上已实现。”曹德旺依然是雄心勃勃,“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勇夺全球行业第一,迈向‘全球一流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记者 段金柱 通讯员 刘堃 吴汝洁)

  专家解读>>>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吴育辉副教授:受外部大环境以及本身利润不高的影响,很多制造业企业无法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做实业。一些企业家热衷于资本运作,抛开主业,转而投身房地产、能源等领域。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往往得不偿失。反观福耀,却是专注如一,心无旁骛做“一片玻璃”,终成大器。福耀“走出去”的成功廓清了人们对国外进行直接投资的误解,为其他中国优秀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经验。一般认为,国内人力等生产成本低,产品性价比高;发达国家生产成本高,投资回报低。但福耀案例说明,“走出去”能得到许多好处。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