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最美的哥林玉煅 飞石袭胸生死六秒护乘客

绫小路義行
2012-07-25 09:20:58
平常工作中,林玉煅认真负责,这是他(右一)和同事在检查车辆。(本报记者 王火炎 通讯员 吴添铭 摄)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把乘客平安送到目的地,这是我本来就应该做的。”和记者见面时,林玉煅刚刚从医院回到家,他的胸口仍有些疼,至今无法站直。回忆起那场飞来横祸,林玉煅笑了笑,“我相信很多司机遇到当时的情况都会和我做出一样的反应。”

  他是厦门的“最美司机”,一位在危急关头把乘客拦在身后,把危险留给自己的的哥。

  生死六秒 身负重伤却平稳停车

  时间回溯到今年3月31日下午两点半左右,林玉煅像往常一样驾驶着“闽dt8591”开工,车上坐着两名女乘客。

  一场飞来横祸很快打破了车内的平静。车行驶至枋湖北二路附近高架桥时,伴随着一阵刺耳的爆破声,挡风玻璃豁开了一个大口子,林玉煅还来不及反应,只觉得胸口一阵剧痛,“胸腔好像快要爆炸了,疼得我喘不过气来。”

  事后,林玉煅才知道,那是一块重达5公斤的石块从天而降,砸向车子挡风玻璃左侧,石块瞬间击破玻璃,迎胸砸中正在开车的他。

  剧痛突袭,林玉煅有些蒙了,可他很快清醒过来。车上还有两名乘客!他下意识地往左急打方向盘,试图利用左侧的绿化带阻止车辆前行,同时踩下刹车并打开双闪灯。

  仅仅6秒,当林玉煅最终成功地完成以上一连串动作后,他却满身是血地昏了过去。车上的马来西亚籍孕妇及另一位女乘客安然无恙。

  陈世荣是林玉煅的同事,事发时他正好经过现场并参与救助。据他回忆,在120急救车赶到现场后,林玉煅缓缓醒了过来,他开口问出的第一句话是:她们两个怎么样 被送上救护车前,林玉煅居然还记挂着后备厢里乘客的行李,他嘱咐陈世荣,要将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

  后经医生检查,大石块砸断了林玉煅左侧多根胸骨,并致其肺叶五分之四受损,左侧两片肺叶全部受损,右侧三片仅有一片可正常运转。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林玉煅坚强地活了下来,连医生们都说——好人有好报。

  拾金不昧 乘客遗失物主动送还

  当了很多年的哥,在车上捡到乘客的遗留物品对林玉煅来说早已成了“家常便饭”——他从没动过一次贪念。

  一天夜里12点多,林玉煅在机场接了一位香港乘客前往东渡,“他把一台笔记本电脑忘在了后备厢。”林玉煅说,第二天,他在整理车子时发现了这台电脑,并恰巧在电脑包里发现了一盒名片。他赶紧联系上主人,并将电脑亲自送还。

  爱管闲事 帮乘客排队挂号

  除了开车,林玉煅喜欢“管闲事”。有一次遇上生病的孩子在车里大哭大闹,一旁的家长急得不知所措。林玉煅不仅将乘客载到医院,还冷静地帮她排队、挂号,直到把孩子送进诊室。遇上行动不便的乘客搭车,他也总是将人搀扶进医院,全程护送,“这些都是小事,作为一名司机,实在没什么了不起。”

  “感谢大家的关心,我现在身体已经基本康复,20多天后再复检,如果恢复得快,一个月后就可以重新上岗了。” 林玉煅正在家里养伤,谈及能很快回到工作岗位,他很轻松地笑了笑。

林玉煅被评为“的士之星”。

  人物名片

  林玉煅

  50岁,驾龄17年,一名普通的士司机。2009年进入海峡出租车公司后,连续三年被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保持着“三无”记录——无交通事故、无乘客投诉、无违章违法记录。2012年7月被授予“的士之星”称号,现为厦门海峡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第四车队驾驶员。

  声音

  林玉煅的妻子黄葱花:

  他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支撑起整个家。虽然平时比较辛苦,但是我感觉得出来他非常热爱的士司机这份职业。这次受伤,女儿的同学看到报纸还打电话跟她说“你父亲好样的”。我们全家人都以他为骄傲。

  厦门海峡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第四车队班组长杨才尾:

  在遇到这次危急的情况下,很难想像他还能忍受着剧痛,冷静地处理,完成一系列停车操作,这说明他平时的工作都有做到位,是个有经验的司机,而且很有责任心,把乘客的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采访手记

  六秒钟的人生价值

  作为海峡出租车公司2000多名员工中的一员,他是一名平凡的司机,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是同事心中的老实人,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他是妻子心中的好丈夫,开车赚钱支撑起整个家;他是女儿眼中的好爸爸,辛苦工作之余还时常下厨给家人烹调美味。

  但就是如此平凡的“小人物”,在短短的6秒时间,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敬业和奉献的真谛。在生死之间的6秒内,林玉煅以凡人之躯演绎了不平凡的伟岸人生。(实习生 梁辰)

  同步

  读者踊跃来电推荐

  本报将寻访平民英雄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雯)追求至善,分享感动。昨日,第四届厦门市道德模范评选正式开始的消息一经本报刊登,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截至昨晚8时,本报热线968820接到20余位读者的热心来电。

  众人拾柴,共赴这场精神盛筵。读者在来电中对评选标准各抒己见,但一种最普遍的声音是,那些不平凡的闪光点大多存在于平凡的“小人物”身上,亟待我们发掘和学习。读者江先生在来电中说,在泥沙俱下的当今,道德模范的评选如一股清泉,将洗去社会的浮躁之气。正在我市某高校读大三的林同学认为,道德模范的评选并非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进行批判,而是通过典型的树立去感化、感动别人,从而弃恶扬善。

  更多读者“举贤不避亲”,积极向我们推荐身边人、身边事,这些典型人物有的来自服务行业,有的是公务员,有的甚至没有工作,却因自身的品质打动人心。

  为响应和回报读者的热忱,本报将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展开寻访之旅,深入挖掘善良之源,品读真纯之美。

  [读者留言]

  读者王峰江:我每一届都有关注道德模范的评选,这个活动开展得很好,可以挖掘很多身边不为人所知的平民英雄。

  读者林亦:我今天看了张宁义的故事,很受感动。他踩到钉子的瞬间,肯定非常疼,张警官,您辛苦了!

  读者张女士:道德模范人物评选,在我看来是一支支来自普通人群的不平凡赞歌。我认为此前在火场英勇救人导致残疾的英雄保安范华兰就值得入选,希望你们再关注一下他。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