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少女武则天》李治结局 历史上唐高宗李治怎么死的
范冰冰《少女武则天》剧情介绍 公元705年,太子李显在张柬之等人的簇拥下逼宫,面对威严依旧的大周皇帝武则天,懦弱的李显落荒而逃,张柬之感慨大唐气数已尽,却没料到的是,这一切都在武则天的意料之中;这么多年,她就在等着一个人让她放心将大唐江山托付,等着一个人让她将李唐王朝归还,随着大周王朝的烟消云散,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传奇一生揭开帷幕。 贞观十一年,荆州武氏小女如意选入大唐后宫。时逢先皇后长孙氏忌日,宫廷里正在排《兰陵王入阵曲》之舞,如意以绝妙舞姿艳压群芳,并与唐太宗李世民邂逅于承庆殿上。是年,武媚娘十四岁,太宗三十九岁。 大祭当晚,秀女郑婉言死于非命,所有证据指向如意,她饱受酷刑,被发配掖廷,如意结识了太宗的老乳娘彭氏,彭氏因为当年“玄武门之变”太宗弑兄杀弟而始终不愿原谅他,老死也不愿相见,而如意成为了太宗和老乳娘的情感纽带,结开了太宗的心结,一年期满,如意被放出冷宫,在大朝会上三番五次展露头彩,使得太宗赐其名为媚娘,并册封她为才人,媚娘一时成为后宫所有女人的众矢之的,身陷各种尔虞我诈的宫廷阴谋;皇储斗争腥风血雨,媚娘不料被卷其中,媚娘与太宗两人的爱情经历来自“女主武氏”预言的压力,媚娘以退为进却未想到李世民轰然离去,带走了她此生最为热烈的一段爱恋…… 削发为尼的媚娘为腹中孩儿计划离开感业寺,然而阴差阳错回到宫中的她竟又流产,所有证据指向王皇后。为了复仇,媚娘走向一直爱慕着她的唐高宗李治,永微三年,媚娘被封为昭仪,精心策划的复仇最终让王皇后、萧淑妃自食其果,然而陪伴着李治经历兄弟反叛后,媚娘逐发现,李治给了她家,一个她不忍离开之地。 永微六年,媚娘被立皇后。媚娘帮助李治清肃门阀实力,大唐日渐昌盛,而李治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皇储之争忽隐忽现。永淳二年,李治驾崩,新皇昏庸无能,皇子闲云野鹤,大唐江山的未来,一切的一切将媚娘推到风口浪尖处…… 天授元年,武媚娘身着皇袍头戴帝冕,在众人注视下一步步登上则天楼,称圣神皇帝。坐在帝王的宝座,被天下苍生所朝拜,俯瞰众生,武则天回想起过去的一切,是否皆是因爱而起毫无权欲的腐蚀 此起彼伏的高呼万岁声,让武则天看不清自己是否在这么多年的宫廷倾轧中走向迷途…… 神龙元年十一月武则天卒于上阳宫,年八十二。神龙二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立无字碑。江山如梦,浮生一痴,功过是非,任后世评说。 范冰冰版武则天李治唐高宗结局是什么 李治怎么死的 唐高宗李治(628~683)唐代皇帝,汉族。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享年56岁。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后又加封右武侯大将军。十年,长孙皇后薨逝,李治与同妹妹晋阳公主一起被唐太宗亲自抚养。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最终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时年二十二岁。 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前六年号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等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公元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
历史上唐高宗李治怎么死的 唐高宗李治是武则天害死的吗 李治(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 -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后从封泰山以后,劝李治封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李治苦于头痛不可忍耐,侍医秦鸣鹤道:“刺头微微出血,可以治愈。”武后在帷帐中说道:“此医可斩首,想要在皇上头上刺出血来吗!”李治说:“我苦于头痛,出血未必不好!”侍医就用针刺百会,李治道:“我的眼睛明亮了。”不久,诏命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 同年十二月,诏令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将要宣布赦免之书,李治想要亲自到则天门楼,由于气不顺而不能上马,于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读赦免书。礼毕,李治问侍臣:道“百姓喜欢吗 ”侍臣道:“百姓承蒙皇上赦免,没有一个人不感动喜悦。”李治道:“百姓虽喜,但我的性命危险。天神地神若延长我一两个月的命,能够回长安,死也无遗憾了。”当晚,李治在贞观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宣布遗诏:“七天装在灵柩内,皇太子在灵柩前即皇帝位。园陵制度,务以节俭。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请天后处理决断。”群臣上谥号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文明元年(684年)八月十一日,安葬在乾陵。天宝十三年(754年),改谥为天皇大弘孝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