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鹭江道地下穿道搁置两年多 市委书记发火
▲2009年12月形成的鹭江道下穿通道工程优化方案示意图 台海网7月3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崔晓旭 易福进 实习生 王晓萍/文 叶允平/制图 吴晓平/图)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昨日有点“火”。 厦门早前就明确提出,在人流车流拥堵的鹭江道下建下穿通道,机动车从地下走,路面改步行(还和中山路步行街衔接),以免人、车争路造成拥堵不堪。 但就是这个不少专家和部门都说好、市委书记也认同、技术也“可行”的改造工程,却已“难产”超两年,至今未有下文。这让市委书记发“火”。“讲了两年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动静,不知道难在哪里,不知道为何始终拿不出具体方案!”在昨日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在全市的一大批领导干部面前,于伟国对有关部门提出批评,“可以对之前的方案说‘不’,但不能只说‘不’,还要有‘行’的方案。” 为何两年前就已被列入市重点前期项目的“鹭江道地下工程”,至今依旧难产 导报记者昨日第一时间进行相关调查。 于伟国质疑 “鹭江道地下工程”为何没下文 昨日,在一大批领导面前,于伟国动了情绪。 让他发“火”的,是关于厦门的“下穿通道”建设。在一些人流、车流密集交会地段建下穿通道,以减少红绿灯——— 这样的下穿通道策略,厦门此前已明确要求尝试。 “毕竟,城市里的一些立体高架,对城市的景观、两边的生活质量,确实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于伟国说,已经尝到甜头的南京,现在每年都要建一批下穿通道,厦门也已明确要求,在有关部门、有的场合,讲了两年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动静,不知道难在哪里! 鹭江道地下通道建设,就是厦门之前拟打造的下穿通道之一。 “鹭江道,是堵点之一,尤其是周末、旅游高峰,如果路面改成步行道,机动车从下面走,也就是大概两三公里,最挤的那一段,这样从中山路出来又正好能与步行道衔接。”于伟国说。 但就是这样具体的建议,市委书记等不到具体的方案。 “论证来论证去的,然后又说地下线路复杂,怎么复杂,到底行不行,也没有明确告诉到底是行还是不行,书面的、口头的都没有。如果不行,那块交通怎么疏导、怎么走,要不要开新的路,还有什么别的措施 ”于伟国表示,这不是武断,可以对之前的方案说 “不”,但也不能只说“不”,不采纳这个方案还有什么其他替代方案、变通方案。 曾是好提案 连续两年,政协重要议题 这个至今难产的工程,名叫“鹭江道地下工程”,早在两年前,就屡屡被众多政协委员提及。 “我们提了很多次,一直在追。”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说,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的市政协会议上,这项目都作为重要议题发言。“市政协会议每年一次,同一个议题连续两年提出,足可见政协对此的重视。” “2011年‘两会’时,民盟厦门市委正式提交提案《“十二五”期间我市岛内交通路网完善的几点建议》,鹭江道交通地下化,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程。”朱奖怀说。 导报记者看到,这份提案建议,鹭江道隧道建设可以考虑与鹭江道周边已建成的和即将建设的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联通,也可以连接已建成的鹭江道地下公共停车库,还可以为营平片区旧城改造项目留出机动车通道,并解决中山商圈交通瓶颈问题。 “这个提案当时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朱奖怀说,有关部门也积极回复,规划部门给予政协的回复是:很好,这是个好提案,会委托设计部门制定详规并论证。 如今,朱奖怀已成为市人大代表。让他和当初提议的很多政协委员都困惑的是,对于该提案的办理,似乎在这个回复之后没有了下文。“2011年初的时候,有听说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前期工程方案设计,但后来没有了消息。” 论证的结果如何,能不能建,要不要建 朱奖怀也不知道。 方案早出炉 两年前被列入重点项目 “鹭江道地下工程”两年前就已被列入市重点前期项目。 据一份2010年厦门市重点项目的资料记载,鹭江道地下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鹭江道片区车流交织的问题。该工程计划挖一条长达3公里的地下通道,从湖滨西路开始下穿,一直到和平码头才出来,初步预算投资约15亿元。 “在2009年12月,厦门市规划局、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还有曾负责改造上海外滩的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就形成了厦门鹭江道下穿通道工程优化方案。”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导报记者。 在这份优化方案里,上述人士透露,地下通道全长2930米,通过出入口匝道设置连接镇海路、厦禾路和湖滨西路。地下道路还采用了双层隧道的设计,上层南向北,下层北向南。地面上,将在大同路至水仙路长约400米的区域设置为步行区域,沟通中山路步行街、鹭江道沿海滨水景观区、码头客运区,从而使本岛商业、滨水和鼓浪屿步行体系连为整体。 “这个工程得到许多设计单位的支持,很多设计院主动对接。”上述人士透露,根据方案显示,这个工程在技术上没有问题,可行。 “翔安海底隧道全长8.695公里,穿越海底就有6公里,有翔安隧道的建设经验,厦门要应对一条临海的陆地隧道,几乎没有技术上的难题。”该人士说。 记者追问 四大难题绊住鹭江道地下工程 一个不少专家和部门都说好、技术也“可行”的项目,为何拖了两年,迟迟未有进展 经导报记者多方走访,知情人士道出了其中的四大难题。这些难题也使得鹭江道地下工程,反复论证,一拖再拖。 难题一:造价太高 关于“鹭江道地下工程”的预算,媒体公开报道的就有12亿元、15亿元、17亿元三个版本。无论哪个版本,这项工程的预算至少要15亿元。“8公里长的翔安海底隧道造价是30亿元,一个3公里长的陆地隧道造价就达到15亿元,比较起来,造价太高。”这位知情人士说。 为何陆地隧道的每公里造价,直追海底隧道呢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可能和地段有关。鹭江道位于岛内中心地段,拆迁成本就可能极高。鹭江道地下通道的两端出口,势必涉及复杂的用地问题。 难题二:交通困扰 “造价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相关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鹭江道地下工程”代价太大还包括建设期间对交通的困扰。 “整个工程的规模不算小,虽然主要是地下施工,但一旦开建,势必要封路围挡。这种状况得持续两三年。”上述人士说,鹭江道的交通流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主干道,各路车流几乎都在这里汇集,平时不封路都可能堵得一塌糊涂,一旦局部封路施工,它所造成的交通堵塞不堪想象。 火车站地下通道施工、仙岳路高架改造,这两项工程施工时带来的大堵车,几乎每个厦门人记忆犹新。“鹭江道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更甚于厦禾路和仙岳路,它的堵塞会像蝴蝶效应一样引发全局混乱,如果开建,很可能会带来两三年的随时性全城大堵车。”一位业内人士说。 难题三:新堵点 另一个问题是会造成新堵点。“即便鹭江道地下通道建成,把主要车流全部引入地下,鹭江道稍微‘舒坦’了,但湖滨西路、湖滨南北路和演武大桥的车流将剧增。”一位交通人士说,根据之前的方案,隧道是从湖滨西路开始下穿,一直到和平码头出来,实际上意味着是将鹭江道的车流分散到湖滨西路和环岛路,“但这两个位置本身便‘脆弱’,特别是湖滨西路和湖滨北路”。 “花15亿元建成鹭江道地下通道,缓解鹭江道的交通,但会否又造成新的堵点,这也是专家们一直论证、久议未决的难题。”一位人士透露。 难题四:轨道衔接 “鹭江道地下工程”拖延多年,还有一个问题——— 轨道交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导报记者,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就是从轮渡出发,这两个工程重点都在地下,又集中在同一个地点,两者如何衔接成为“重中之重”。 鹭江道隧道走的是机动车,轨道交通走的是地铁,在轮渡这狭小的区域里,两项地下工程不太可能处于同一个空间,但两者又必须充分联系起来。“鹭江道隧道一直拖着,也是因为轨道交通问题。” 另外,这两项地下工程要充分联系起来,建设之前的详细规划必不可少。但是现在,轨道1号线刚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正开展全线的初步设计。“轨道1号线的最终设计都还未出炉,要与它衔接的鹭江道地下通道也只能先搁置。”上述人士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