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8旬老太轻信高额回报 欲取出191万元投资

飞扬卡特
2015-01-16 10:27:04

  东快讯(记者黄弘妍)岁末年初,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开始变得猖獗。半月前,福州一位80多岁老人听信某生物公司所谓“高额回报”,多次想要取出其存在银行的191万元理财资金用于投资。所幸在家属、银行客户经理及营业厅主任的多次“堵截”下,才没有上当。

  老人几番欲取存款“投资”

  银行联系家属“堵截”

  80多岁的陈奶奶第一次前往银行取钱,是在2014年12月31日下午。据其银行卡所属的兴业银行福州分行相关人士回忆,陈奶奶当时取钱,还带着1名年轻男子,要求将卡内到期的现金宝赎回。经查询发现,陈奶奶的卡内资金高达191万元。

  支行的大堂经理注意到,随行男子手持一份投资合同,落款为辽宁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堂经理判断老人有可能被诈骗,一方面拖延时间,另一方面向支行负责人汇报,并上网查询该公司详细情况。

  根据网上查询情况显示,该公司涉及民间借贷案件,存在诈骗嫌疑。“大堂经理当即将了解到的情况告知老人,并讲解目前社会上常见的投资诈骗伎俩,但老人执意要将理财资金转出。”上述人士说,支行营业厅主任也联系老人的儿子,对方当即请求帮助劝阻。最终,老人将资金“留在”账户里。

  当日下午,该支行启动防诈骗联席通报机制,向分行及其他支行发出《协阻函》。1月6日上午,陈奶奶又带1名年轻女子来到兴业银行福州另一支行,再次要求赎回现金宝191万元。随行的女子伪称是老人“孙女”。在家属要求下,银行拒绝受理相关业务,并报警。最后,在警察和老人亲属的现场协助劝阻下,老人家的巨额资金再次得到保护。

  年末各类诈骗多

  “高额回报”不靠谱

  陈奶奶的案例并非个例,春节将近,各类诈骗活动越发猖獗,而且手段和形式都在不断翻新。

  “银行会高度重视安全保卫工作,尤其针对老龄客户的大额转账,多留心筑好堵截诈骗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储户也要有一定的防骗意识。”在榕一家商业银行的大堂经理罗女士说。

  “掉入‘陷阱’的市民,大都是冲着‘高额回报’去的。”兴业银行福州分行工作人员表示,市民应该增强识别能力,尤其要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

  小贴士

  骗子的六种特征

  目前,银行发现的各类诈骗案件的共性主要包括以下六大特征,消费者可以此鉴别并防范骗局:

  1.客户姓名、电话或其他个人信息被犯罪分子掌握。

  2.被骗客户以上了年纪的退休人员为主。

  3.部分诈骗分子冒充公安办案人员等权威机关工作人员,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包装(如修改显示电话号码等),进行诱骗和吓唬。

  4.以保证资金安全的名义,将现金转入不法分子指定账户。

  5.在诈骗过程中,始终保持通讯联络以控制客户,不让客户有跟其他人沟通或冷静思考的时间。

  6.要求客户保密,不得告知任何人,特别是亲属和银行工作人员。

  客户如果接到诈骗电话,应在挂断电话后,冷静思考、咨询亲友。应多与银行工作人员交流,如果资金被转走应立即向公安局报案。一旦获得诈骗方信息,应立即向公安部门举报,配合警方破案。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