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白衣天使的“剩女现象” 只因我不愿意将就?
原标题:聚焦白衣天使的“剩女现象” 在市区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年龄已过三十的燕燕(化名),近来心里特别纠结,许久未曾回家的她既想趁春节之际好好与家人团聚,却又担心届时家里会安排各种没完没了的相亲活动,让她想回家的念头不由打起了“退堂鼓”。 无独有偶,长得青春靓丽的玮玮(化名),平时不仅工作出色,也深受患者和家属的喜欢。但由于医院工作需要常常上夜班,交际圈子比较小,这不30好几了还没能找到合适的对象。 采访中笔者发现,在市区多家医院,像燕燕、玮玮这样,甚至到了三十四五岁的大龄,仍然还没找到结婚对象的女性医务人员也大有人在。 调查中笔者了解到,交际圈子小、工作时间忙、精神压力大是导致女性医务人员婚恋难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医院通常都是女多男少,平时接触到的男性较少,有的即使经人介绍,不少也会因为工作原因致使恋情被扼杀于萌芽状态。于是乎,有的医院甚至希望通过组织相亲会、联谊会等形式,尽可能创造机会为她们牵线搭桥,然而实际效果却并不乐观。 2007年8月,在国家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中,首次将“剩女”界定为: 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27岁以上)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多的“剩女”呢 莫非真的是她们自以为是、挑三拣四、女权主义、行为乖张,才导致错过了最佳婚龄。殊不知,“剩女”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她们有事业、有追求、有技能、有梦想,只是还没有找到心仪中的那个他。她们当中,绝大多数不拒绝婚姻,拒绝的是不完美的选择。这正如时下热播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中男主人公说的那样,“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我不愿意将就”。 就此现象,解放军第175医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秋娟分析说,一方面,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上,中国人普遍遵循着“男高女低”的婚姻模式,即男性倾向于找年龄比自己小、文化程度比自己低、社会地位和职业收入次于自己的女性;而女性医务人员往往要求未来的配偶在年龄上不小于自己,学历不低于自己,事业状况和家庭条件要优于自己。网络上曾流行一种说法,将男女按自身各方面条件划分为abc三个等级,a男找b女,b男找c女,a男在婚姻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而a女却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地位,因为一方面可以与之匹配的优秀男性相对稀缺,另一方面则是各方面条件差于她们的男性更愿意选择自己可以“俯视”的女性,于是a女就这样被剩下了。对于女性而言, 自身条件越好, 却越不利于寻找配偶,反倒是“三无”的c女从来都不会被剩下。另一方面,女性医务人员能够享受高等教育,获得好职业,这使得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必依靠婚姻获得保障,从而减少了女性对男性和婚姻的依赖程度,使得她们有更自由的选择权。因此,女性在满足了生理和物质的需求后,高一级的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以及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成为女性追求的更高目标。反映在婚姻选择中,就表现为女性对另一半和家庭生活的要求明显高于经济难以独立的女性,这种高要求不仅体现在物质条件上,更体现在两人是否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否能做到彼此的绝对信任和忠贞、相知相守一生。 其实,“剩女”,是一个被妖魔化的词;“剩女”,也是被妖魔化的一群人。那些所谓的“剩女”,是主动选择了“剩下”,她们之所以选择“剩着”,是因为暂时还没找到让她们心甘情愿结束单身的另一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她们不能被称为“剩女”,而是一群还在寻找幸福、为爱坚守的“单身女青年”。 “结婚,并不能衡量一个人是否过得幸福或不幸福的唯一标准,因为生命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快乐,而不是在某个年龄段前向其他人一样结婚生子,敷衍了他人却难为了自己”。黄秋娟还说,无论是主动剩或是被动剩,对大龄女医务人员而言,婚与不婚,始终应该把握在自己手中,不要觉得自己是被别人“剩下”来的,更不要整天封闭自我、顾影自怜。如果生活孤单没有伴,可以去学一门语言、一门手艺,可以享受阅读的乐趣,也可以品尝旅行的滋味,但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过得充实和快乐。 剩女是社会幸福感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剩女越来越多,体现了女性在当今社会的自尊、自信和对于个人价值的执着追求,社会应该尊重个人生活观的选择,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觉得最开心、最舒服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应该用传统观念来评价别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