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呼机:别在腰间的温情记忆

马石头
2015-02-05 18:53:20

  本报2月5日讯 (记者:实习生 高晶晶) 每次翻出老照片回味往事时,家住西区的市民陈奋总会多看两眼那张腰间挂着寻呼机的老照片。

  “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东西价值3000元,只有香烟壳那么大,而且只能显示数字,以前用得起寻呼机的人很少。到了90年代,寻呼机价格降了下来,后来用户越来越多。”陈奋说,在80年代末,他不管是走路还是坐公交车,只要寻呼机一响,就会引来旁人侧目。到了90年代,寻呼机响了,身边的人都会低头看自己的寻呼机是不是响了。

  “起初,数字寻呼机都会搭配‘密码本’,用一组数字代表某些话的含义,然后对照数字,才知道那信息是什么意思。”陈奋说,以前年轻人谈恋爱,常常会对着寻呼机上一连串的数字“想入非非”。如今,寻呼机时代所创造的信息代码仍在生活中延续使用。如,qq、微信上聊天用的数字用语“520”、“88”等。到了90年代,出现汉字寻呼机后,人们的交流方便多了。

  陈奋说:“寻呼机最大的限制就是不能通话,若是数字寻呼机一响,我无法判断对方是不是有什么急事,就得满世界找公用电话,即便找到公共电话,若有人在那边热聊,我就得耐心等待。”陈大哥说,遇到这种情况时,他就心急火燎,生怕错过要紧事。

  那个年代还流行一句时尚用语“有事call我”。那是因为,寻呼机有个别称叫“call机”。“bb机”、“bp机”、“呼机”也都是寻呼机的别称。这些名字,都可以反衬出人们对寻呼机的青睐与依赖。

  曾经,寻呼机在通信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短短十几年,那个人人腰挂寻呼机的年代,已变成陈年往事。如今,在“00后”孩子的视野里,寻呼机已然是老古董了。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