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梦想火红希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闭幕侧记
本报记者 朱娟娟 陈林森 去岁盛夏,天山脚下驼铃声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唤醒了陆上丝绸之路的雄关古道;今朝春至,东海之滨风帆鼓荡,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再现了“海丝”起点“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 在“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具体规划之年、早期播种之年的关键时期,2月11日—14日,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学术机构及媒体代表重聚“光明之城”,在思想的你来我往,智慧的交流碰撞中,“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蓝图,被描摹得更为生动翔实。 今朝畅所欲言的来宾们身上,投映着昔日丝路上川流不息的身影。这场“海丝朋友圈”的盛大聚首,发轫于起点泉州,传扬于丝路沿线,让关于千年丝路的亲缘更近、思考更深、视野更远;让古老起点融入新丝路建设的信心更充足、脚步更夯实、方向更明晰。 正如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所言,中国正从一个跟随时代的奔跑者,转变为具有创新力的引领者。有幸的是,在这一征途中,作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泉州弄潮浪头的姿态,始终如一! “海丝”新生 千年丝路重温蔚蓝梦想 “文明的脐带、人类的史诗”,这是历史赋予丝绸之路的赞誉。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演绎过梯航万国的传奇,镌刻了风雨同舟的情谊。因此,不难理解,亚欧非大陆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为何会在这里,为同一个话题心潮激荡。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要实现道路互联,更要实现心灵相通!” 这样的理念,在本次研讨会上成为共识。不同国度的人们重聚在这里,重温先人守望相助的不朽记忆,探索携手前行的崭新路径。于是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非常期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够延伸到韩国的釜山、仁川,为东北亚地区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在经济合作互利的巨大利益下,东盟国家领导人和官员欢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对于‘一带一路’建设,这种实验性的共赢模式将会赢得全世界的称赞。” …… 在这场相逢相知、互信互敬的对话中,被拉近的,不止是丝路沿线的亲缘关系。 这场对话,将新丝路建设的思考推进得更为深入—— “建议促进全球智库之间、智库与政府部门、智库与企业等合作的机制化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智库国际合作网络,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提供政策支撑。”构建平台的倡议赢得一片点赞。 “新加坡愿意也可以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补给和维修中心”;“俄中两国应该在利益上互相合作”;“巴基斯坦资源十分丰富,巴中两国合作基础非常深厚”;“缅甸拥有漫长海岸线和绝佳深水良港,能够在新丝路建设中协助和促进国际海上运输”……更为广阔领域的合作共识正在形成。 “修建道路、改善基础设施、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实现这一构想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更加注重高科技、通信、绿色等领域,进一步优化东盟与中国的贸易结构”;“巴基斯坦计划推出一些措施,沿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一个特殊的经济发展区”……更为具体的建设思路正在酝酿。 这场对话,将新丝路建设的种子播撒得更为广远——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媒体的共同责任,就是搭起一条‘心的丝路’,让它成为沿途国家的和平之锚、繁荣之桨和幸福之帆。”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的一番话,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地60多家媒体的共鸣。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延续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是媒体塑造不完的形象,也是珍贵的人文档案。”这是港澳台主流媒体的收获。 “海上丝绸之路是不同国家共享的历史记忆,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媒体团队向世界展示介绍更多中国的故事和精神。”这是澳大利亚媒体团队的愿景。 “希望未来我们能在与中国媒体合作的基础上,多拓展一些信息沟通,让两国之前的交流更加深入。”这是英国传媒大亨的期待。 我们相信,怀抱“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信念,古“海丝”精神将历久弥新,新丝路建设的种子,将在更广阔的土地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