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庄稼人:有利可图 山垅田就不会受冷落
进入羊年,卢木财心里也略显喜气洋洋。经过3年努力,“光泽县虎塘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终于从自己一个人6亩田,发展壮大到104户600亩。“有这样的发展速度,炒热山垅田,看来有希望了。”2月25日,卢木财说,“有利可图,山垅田就不会受冷落。看来这思路是对的”。 人走田荒,对不起祖先子孙 卢木财是光泽县止马镇虎塘村的党支部书记。虎塘这地方,2900多亩耕地,2.5万亩山,12个村民小组,380户1800口人,就有8个村民小组1200多口人在山里,耕地也有一半是山垅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小山村虽然风景优美,但艰苦的日子,艰难的耕作条件迫使全村2/3的劳力背井离乡奔“钱”途,像大湾村民小组,原有22户,如今只剩两位年逾花甲的兄弟守村。人走了,田荒了,卢木财说:“得有一种让人爱种山垅田的办法,把山垅田种起来。不然,看着田在我们手上荒掉,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子孙。” 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为啥弃之而去了 山垅田偏远,没路,交通闭塞,机械进不去,这是其一;眉毛丘,斗笠丘,蛤蟆一跳过三丘,耕作成本高,产出收效低,种山垅田不合算,这是其二。“重利之下,跳崖都不乏其人。如果有比打工更大的收益,山垅田自然就会有人去种。”但怎样才能让山垅田出效益呢 当时卢木财还说不准,但他想先试一下。 因地而异,耕种也讲“优质高效” 山垅田可粗分为两大类,即20亩以上有规模的大山垅和20亩以下没规模的小山垅。为了稳妥起见,卢木财先在有规模的20亩以上的大山垅探索“转型升级”,即通过引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烟田基建等项目,把原来交通闭塞、人工耕作的山垅田转型为耕作基本机械化,将只种一季晚稻升级为一烟一稻,从而在800亩耕地里搞烟稻轮作,实现了省工、省本,一亩田出四亩田的效益,即每亩田一季烟收入3000多元,一季稻1000多元。 大山垅田有人耕种,可小山垅田因路远,丘小,坎高,改造耕作条件因规模太小够不着项目,只能沿用传统耕作方式,搞轮作不易、省工省本更难,怎么办 卢木财则想到了“优质高效”。 世上的事都具两重性。比如小山垅田十几丘还不足1亩,水冷、耕作难,但却很少病虫害,正好适合种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的优质高效水稻品种。卢木财说:“红米、台湾米市场上1公斤的价格胜过常规水稻大米的四五倍,如果试种成功,就不愁小山垅田没人种了。 有利可图,售价比常规水稻高几倍 2012年卢木财自己在小山垅田种了6亩红米,收了近2000公斤干谷,加工出1200公斤红米1斤没卖,全部送给村里人品尝。卢木财说:“这也叫宣传发动。” 村里人初尝优质米,都说“好吃”,但动手去种的却寥寥无几,主要是担心技术不行。2013年,卢木财便邀了8名村组干部成立“光泽县虎塘粮食专业合作社”,对接党的强农政策,还去省里参加无公害产品栽培技术培训,同时种了20亩的红米和台湾米水稻。由于严格按无公害栽培要求,亩产虽然才300公斤,但大米却俏得很,1公斤试卖10元,不到一个月就被抢购一空。 产品好卖,且能卖出好价,又有合作社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村民开始重视山垅田了。卢木财说:“去年入社村民增到84户,经营山垅田面积400亩,其中利用小山垅田种红米稻和台湾米70亩。”卢木财说:“对种红米稻和台湾米稻的村民,合作社除了免费提供种子、专用肥料和技术服务外,还负责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年底大家分到比常规水稻高出几倍的卖粮款时,都说,‘小山垅田也有种头了’。” 到目前为止,全村入社村民已达104户,入社耕地600亩,在小山垅田种红米、台湾米等优质稻面积也扩大到200亩。 ☉邱盛林 林秀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