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门槛挡住私人医生走进寻常百姓家
台海网8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鲍娜/文 张向阳/图)迫切需要私人医生的市民老林,请不起私人医生。 目前厦门,价格不菲的私人医生,使得他的服务对象还主要集中为富豪和外国人。 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私人医生非常普遍,而为何,咱们的私人医生无法走进寻常百姓家 昨天,导报记者多方走访,寻找这背后的症结。 “全科医生紧缺、没有纳入医保不能报销,四大门槛阻碍了私人医生的脚步。”一位业内人士说。 门槛1:当下医疗资源匮乏 “连公立医院的医生都缺乏,更何况私人医生。”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医生太缺。 目前的私人医生,有一小部分来自公立医院医生的悄悄兼职。“但现在,医疗资源紧张,公立医院医生的本职工作就相当多,工作强度大,根本没有精力做私人医生。”一位医生坦言。 以岛内第一医院为例,周一到周五,该院日门诊量都在八九千人,而几年前还是两三千。即便是周六,就诊人数也没有丝毫减少。“医生的工作强度相当大,特别是有些科室,医生忙起来真的是喝水、上厕所都要挤时间。”第一医院工作人员说。 导报记者注意到,在市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 《厦门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中,厦门常住人口达到361万。全市每千人拥有病床数3.20张,低于全国3.81张的平均水平。至去年末,全市卫生人员26105人,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69人、执业(助理)医师2.37人、注册护师(士)2.25人。 “人口总量逐年增长,医疗卫生需求量急剧增加,造成卫生资源匮乏。”一家健康养生会所的老板说,私人医生要随叫随到,许多大医院的医生就算“心有余也力不足,没精力啊”。 门槛2:全科医生极度紧缺 “私人医生需要的是全科大夫,但包括厦门在内,中国的全科医生太紧缺。”一位业内人士说,这个痼疾,极大阻碍了私人医生的发展。 在国外,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30%~60%。但我国已经注册的全科医生,不到10万名,数量严重不足。北京是国内最早进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城市之一,历经十多年的培养,人才缺口依然巨大。 为什么私人医生需要“全能型”的 一位医生给导报记者举了个例子,他说,市民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叫私人医生上门,这医生必须全面掌握临床各科常见病、易发病,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只是专科医生,怎么行 ” 在国外,私人医生必须很全面,甚至能在家里对病人进行一些输液治疗,如果仅是专科医生,便很难做到。私人医生不仅要为客户提供身体检测、预防保健,还要为有疾病的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门槛3:医生们被“框住”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讲了几个例子,道出他的无奈。“我虽然是医生,但如果我在自己家里给别人收费看病,那就是违法,属于非法行医。我在汽车上,看到有乘客生病,我出手抢救了,但如果出了状况有人告我,也涉嫌非法行医。” “现在有少数公立医院的医生,兼职为相熟的朋友做私人医生,也都是悄悄的,因为那是不允许的,属于非法行医。”一位医生说。 我国实行的是医生定点注册执业,《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了只有经过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才能成为合法的执业医师,同时还指出了在执业中应该按许可的地点、类型、范围进行。而且医生私自在院外行医的行为,是被明文禁止的,属于非法行医。 这个问题,在医疗卫生领域广受关注,还曾有人大代表建议修改《医师法》。 私人医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随叫随到,但除了注册医院,他就是非法行医,这让私人医生的处境很为难。 “国际通行的做法是,职业医师按照行政区域或跨区域注册,有的国家还准许医师同时在多个地区注册执业。”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果医师能够以省为单位进行注册,这样只要在福建省范围内,无论是在哪里,都有权行医,履行救死扶伤的使命,才符合国际惯例。 门槛4:私人医生服务不能报销 “私人医生服务没有纳入医保,不能报销,这是私人医生难以走近普通百姓的最大瓶颈。”厦门一家基层卫生中心的负责人对此表示。 他说,私人医生游离于医疗体制外,产生的费用需要自掏腰包,结果导致私人医生成了有钱人的专利,却走不进寻常百姓家。 “在国外,私人医生大多是在社区注册诊所,也有固定的服务对象和范围,与家庭签约,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张先生在岛内一家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任职,此前他曾出国参观过国外家庭医生的工作模式。 张先生举例说,像在美国,私人医生的费用都是保险公司买单,私人医生对保险公司的客户进行日常的检查与保健,可以减小他们患上重大疾病的可能性,以此降低保险公司的支出。 而在加拿大等比较发达的国家,私人医生是被纳入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病人在私人医生那里就诊的费用由政府部门来结算,一个私人医生的手里管理着许多病人的日常健康,老百姓不用自掏腰包。“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几乎家家拥有私人医生的真正原因。”张先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