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史记》真实度有多少 里面记载的都是真事吗?

不知疲倦前行的鹿
2018-09-06 10:07:31

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在中学时代就阅读了《史记》,被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深深感动,并为里面许多壮士赴汤蹈火而由衷的惋惜。司马迁将汉高祖刘邦流氓嘴脸刻划地栩栩如生,将汉武帝迫害忠良的丑态说的入木三分,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例,就在眼前。但是,你必须将《史记》当小说看待,千万不能当真实的历史,否则你将永远被事实所迷惑,怀着孤陋寡闻而离开这个世界!

司马迁从小的启蒙老师是孔子的后代孔安国,年轻时经常去听大儒董仲舒讲课,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学与儒学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他向汉武帝兜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汉武帝接受的儒学,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术”就是骗术。司马迁年轻时周游列国,参观了战国四公子遗址,观察了古战场,访问了孔子的故居等等,为他准备以后写《史记》埋下了伏笔。然而,司马迁写《史记》是用悲愤的心情所写,里面用了大量的孔安国儒学典籍,儒家的特点把“王功”和“圣道”合在一起,功业提高到顶端,伪史开始出现。

一、《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详细的介绍了屈原,其实最早提到屈原的是西汉的儒生贾谊的《吊屈原赋》。(与司马迁同时代的人)而被认为是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是秦始皇时期的众博士所赋的《仙真人诗》。端午节前身是春秋前得百越族崇拜龙神的祭祀庆典,又过了二百年,南朝梁人吴均方提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

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周朝留下来讲礼仪的六国给灭掉了,秦国本是西戎,一个西戎将讲礼仪的六国给灭掉了,儒生认为是大逆不道。于是儒生的谎言又出来了。于是秦始皇是暴君、焚书坑儒、吕不韦的私生子、嫪毐的阳具可以挑起车轮、与秦始皇母亲赵姬生了秦始皇二个弟弟等等,所以的肮脏语言都用在秦始皇身上。与此同时,儒家不能忘记都是周天子的臣民,将秦的祖先认定是为周孝王养马的。

三、太史公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梳理成上古帝王们的血缘关系。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朝里有六国庶民,为了让六国庶民和各地区自己认同始祖都出一源,这一源就是炎黄,所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了。尽管炎黄是儒家编出来的谎言,最早是为了君王立下一个榜样,以后变成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始祖,成了凝聚和认同一个祖先,这种善良的谎言我们应该接受的。

马未都说过: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会教会你一切。《史记》也是如此,随着信息量加大,阅读率提升,你就会觉得,中国历史是由儒家士大夫所写,这些历史是半真半假,只能当小说,不能当真实的历史!

《史记》的真实度充其量不会超过在70%。原因如下:

一,局限性。司马迁官至“太史公”,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星象观测员”兼图书保管员。因此,屁股决定脑袋;司马迁首先要维护的是皇家的威权。

星象观测员是干什么的?是夜观天象,将天上日月星辰的走势、月圆月缺、星辰的亮度、彗星的出现等等与国运的昌盛连在一起的人。

这份工作首先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而且还必须是“报喜”多于“报忧”,否则就会有性命之虞。这就是司马迁的局限性。

二,文学色彩多于历史事实。比如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就是有意编造的,似乎只有那样的出生经历,才能证明刘邦“真龙天子”的身份。

另外就是整个《史记》的写作与修辞方法,都证明这本书只不过是“报告文学”或者是散文的写作方法,比如后人津津乐道的“鸿门宴”等等章节。

三,资料的有限,以及司马迁本人的取舍。身为皇家图书管理员,汉朝的国家图书馆想必为司马迁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材料。

但是,这些材料是否挂一漏万? 司马迁主观认定那些是真实的? 是否都做过实地考察,这些也都会影响到历史的事实性

综上所述,尽管《史记》真实度70%,有些记载也和考古发现有冲突,但还是不失为一本诠释那一段历史的佳作。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