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精美图片

微义唤潮
2015-04-11 21:25:38

由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评选出的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日揭晓,一起来看看吧。

1. 华南早期人类活动记录——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

这个发现说明,岭南地区60万年至80万年前就有人活动了,比一般认为的距今13万年提前了几十万年。如果对岭南的影响还停留在南越王那个时间点,你就out了。

广东人也是有文化的有木有!考古人员在磨刀山及南江盆地发现60多处旧石器地点,出土数百件年代最早至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手镐、手斧等石制品。这些手斧什么的,跟现在的苹果手机一样,都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制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52fuqing.com

这些石头工具意义不亚于如今的苹果手机

52fuqing.com 52fuqing.com

2. 三座城“叠罗汉”——河南郑州东赵遗址

处于夏商文化分布核心区域,累计发掘面积已近6000平方米。发掘的三座城址中,两座是夏代的,一座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中、小三座古城址“叠套”在一起。在东赵遗址“中城”南墙基槽内,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具孩童骸骨,或与祭祀活动相关。

小心哦,说不定你现在住的地方下面就有座城池!我们不仅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而且是骑在他们头上!

52fuqing.com

从中城出土的卜骨,这是当时人的历史档案

52fuqing.com

商代大型建筑的基址。

52fuqing.com

中城在挖掘时发现有用婴儿奠基的现象,以前没有发现过。真是够残忍的!

3. 最早乐器发现地: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

墓地距今约2500年,出土的钟、磬、瑟、鼓等乐器以及彩漆木雕编钟等,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好的实物遗存,还出土了迄今为止最早实物形态的人工墨,呈黑色、块状,经检测为能书写的墨。

考古人员已发掘29座墓葬,判断其为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的曾国“公墓”,出土800余件套青铜器以及大量玉器。

重大发现:

一是发现了年代最早的瑟、建鼓,以及保存完好的曲尺形编钟木架、编磬组合。m1中发现的这一处大型乐舞遗存,距今约2700年,年代属两周之际至春秋早期,为目前所知最早的乐舞遗存。它填补了从西周早期到战国早期近五百年间大型乐舞发展史的空白,进一步证明了曾国是周代礼乐文明的正统代表。

二是发现了最早的鎏金、冲孔、模制锻压工艺技术的实例。m1发现的大量金属饰件,采用了锤锻、模锻、冲孔等工艺,为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采用这些工艺的实证。

三是从年代序列上,郭家庙曾侯墓地填补了西周到战国时期曾国历史的缺环。它处于西周早期叶家山曾侯墓地和春秋中晚期的文峰塔曾侯墓地之间,这对于曾国的历史研究以及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至关重要。

此外,还发现了年代最早的实物形态的石墨、成套弋射用具,以及中原及周边地区最早的银制棺饰鱼。

52fuqing.com

这个盘子上的铭文是:曾姓(甥)小子戉自作宝般(盘),(眉寿)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可能是曾侯的外甥用过的,也就是当时的高干子弟。

52fuqing.com

车马坑,当时的车库。

52fuqing.com

曾子鼎,当时的高级贵族才有的器具。跟如今的豪车一样,是身份的象征。

52fuqing.com

出土乐器编磐复原图

52fuqing.com

建鼓

4. 填补洱海区域考古文化空白——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

墓地距今2000多年,已经发掘6座大型的高规格墓葬,木质棺椁墓中多人二次合葬。出土陶、铜、石、木器等290余件(套),分为铜、铁、锡、陶、石、木器等。是滇西地区战国至西汉时期规模和分布范围最大的墓地。

墓葬大多有两层台,边壁修整加工较为细致,墓葬边壁涂抹多层膏泥。葬式多为“多人二次合葬”,这在云南还是第一次发现。最多的一个墓葬里至少有11人合葬。

最为罕见的是,一个陶罐中还存有颗粒状类似于食物的东西,陶罐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烟苔。

52fuqing.com

鸟形铜仗首

52fuqing.com

铜剑

5. 一场洪水揭开青瓷发展史——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

位于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大善村。2013年的一场洪水让久藏在禁山南麓地下的一处窑址暴露出来,由此揭开了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的面纱,这里是成熟青瓷的起源地。

发掘的瓷器数量数以吨计,其中三国、西晋时期的瓷器产品种类达30多种。瓷器产品瓷形丰富,单单一个罐就有网格纹、神兽等多种造型,胎釉质量高、纹饰华丽,制作与装烧工艺成熟高超,代表了成熟青瓷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52fuqing.com

上虞禁山窑址龙窑和产品

52fuqing.com

鸡首壶

6. “象雄国”之谜——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

墓地距今约1800年,已发掘8座象雄时期墓葬和3座吐蕃时期墓葬,出土丝织物、黄金面具、鎏金铜器、银器、铁器、料珠等。首次考古发现了天珠。出土的黄金面具最初被考古人员以为是一张糖纸,而实际上很可能是象雄部落首领和高级贵族所用,主要为了美化逝者。西藏西部在被吐蕃征服前为象雄王国。这一考古发现为研究象雄文明提供了重要实证。

随葬的大量青稞种子和牛、羊、马等动物反映了当时半农半牧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繁荣景象。考古学家推断,1800年前的象雄人梳着密密麻麻的辫子,穿着毡裘,住窑洞式房屋,饲养牛、羊、马,吃的是青稞,甚至已有喝茶的习惯。象雄人的宗教、文字等深刻影响了吐蕃以及后来西藏社会各个方面。

52fuqing.com

天珠

52fuqing.com

黄金面具

52fuqing.com

彩绘陶罐

52fuqing.com

彩绘木案

7. 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畅通的见证——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

墓群印证了当时草原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草原丝绸之路是古丝绸之路之一,由内蒙古阴山长城沿线向西北穿越蒙古高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北岸的欧洲地区。

距今1500年的6座贵族墓葬,在中国北方草原较罕见。出土了具有地中海沿岸及古波斯地区文化特色的金项圈、玻璃碗、银碗等。

52fuqing.com

玻璃碗

52fuqing.com

金项圈

8. 古代大型“国有粮仓”——河南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

回洛仓遗址展示了隋代都城具有战略储备和最终消费功能的大型官仓的储粮规模和仓窖形制特征。仓窖大而深,仓窖总计约700座,是国内考古发现仓窖数量最多的古代粮食仓储遗址。黎阳仓显示出依托大运河而具有中转性质的大型官仓特征,仓窖口大而较浅,便于粮食的储备和转运,已探明储粮仓窖90多座。

遗址为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提供了隋代运河开凿和利用的珍贵实物证据,展示了中国古代先进的储粮技术。

52fuqing.com

9. 保存完好的公元10世纪冶铁场所——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遗址群有矿山、冶铁遗址、居住和作坊遗址等构成。发现炼铁炉10座,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辽代矿冶遗存中保存炼铁炉最多、炉体保存相对完好的冶铁场所。出土器物有矿石、炼铁块、炉渣、铁刀等,生活用品有瓷碗、陶罐等。遗址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铁技术有重大意义。

近三年的勘察考古发现,延庆大庄科矿冶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