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海云工程”让村民实现家门口看病

微义唤潮
2015-04-18 11:32:43

52fuqing.com_\

村医使用海云终端设备为村民进行检查

52fuqing.com_\

宁德市卫生部门组织村医培训

在家门口就能做心电图、血压、血糖等检查,不用再耗时耗费跑大医院……2011年8月起,宁德市引进中国科学院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项目,为基层医疗所配备了数字化便携式多功能检查设备,把村医的诊疗工具从传统“老三样”升级成血常规、尿常规、电生理等基本健康检查的“新三样”。如今,这一项目也实现了宁德全市的覆盖。

而自从村卫生所医疗设备“鸟枪换炮”后,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对于村医们来讲,基层医疗服务不仅变得优质、高效、便捷,而且村民的医疗观念悄然转变。

“老三样”误诊时有发生

因病致贫还造成农村特困群体

冯昌文,今年62岁,他是宁德莒溪村的一名工作了43年的普通村医。

他所在的莒溪村坐落在海拔750米的高山上,虽然户籍人口1000人,但常住人口仅150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占2/3,是一个典型的“留守村”。这里地处偏远,经济贫困,年轻人长期在外,很多老人从未进城看过病。“村医压力太大,老年人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一个判断不准对病情影响很大。”冯昌文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在过去,大多数村医专业素养较差,加之医疗设备落后,村医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

就在不久前,冯昌文还处置了一个类似的病例,通过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肌供血不足,及时帮助病人缓解了病情。在过去没有心电图检查的情况下,这类病情常常被延误,还可能导致心梗的严重后果。

在距莒溪30公里外的飞鸾镇二都上村卫生所,毕业于闽东卫校的36岁的村医尤维骏也表达了相同的无奈。“过去没有尿常规的检查支持,肾结石的病人常常被误诊为尿道炎。”即使拥有医学专科教育的背景,但缺乏科学的检查设备,尤维骏也只能建议这类无法确诊的病人到上一级医院就诊,这无形中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根据了解,宁德市农村常住人口140.3万人,“一人得病、全家受累、整村受苦”现象仍然不少。在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眼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造成农民增收困难和产生农村特困群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让村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病方便,也是宁德市委、市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

“老三样”升级“新三样”

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看病”

从2011年8月起,一项旨在改善村级卫生机构的诊疗功能、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村医的医技水平,改善农村群众的就医环境,名为“海云工程”的全民低成本健康项目开始在宁德市慢慢铺开。“便携式全科医生工作站”开始覆盖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信息化系统无缝对接,并实现区域内医疗服务协同;搭建的远程医疗系统,还实现在村卫生室开展心电图、尿常规,结果上传至乡镇卫生院、市医院由专家诊断。

而这其中让冯昌文感受最明显的,便是村医的诊疗工具从传统“老三样”(体温计、血压计和听诊器),升级成血常规、尿常规、电生理等基本健康检查的“新三样”。而介绍起“新三样”,冯昌文更是如数家珍。特别是只有14寸笔记本电脑大小的便携式健康检查仪。虽然体积小,但却包含心电图、尿常规、血压、血氧、体温、脉搏、血糖、检眼镜、检耳镜等多项基础检查功能,而且方便出诊随访,基本实现了“家门口看病”。

冯昌文说,“新三样”的使用不仅让村医看病底气更足,也使村民对村医更加信任。村民们告诉记者,以前大病小病都要往城里跑,现在有了这么好的设备,村医的水平也能信得过。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