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传奇》中新田“罪己祭天”这个情节,历史上真有其事吗?

影视大厅
2019-03-16 16:04:46

来源:九月天高心飞翔

历史大剧《重耳传奇》3月12日在浙江卫视上演,演员阵容庞大,新锐演员和老戏骨同台飙戏,吊足了观众胃口。

按出品方在开播前的宣传,这是一部“通过收集考证、艺术加工两千多年来广为流传的春秋时期典故,希望能让观众在回顾历史的同时,领略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华夏文明的精神之根”。大好事啊,观众领略了精彩剧情,又增长了历史知识。

有些剧情却给人时空错乱之感。

01

当时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春秋早期的晋国。

晋国由来,有一个“桐叶封弟”的传说。

西周初年,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周成王还是个孩子,跟他的弟弟叔虞在一起玩儿。周成王拿一枚桐叶削成玉硅的形状,颁给弟弟说,封你为诸侯。本来是孩子说着玩儿,旁边的史官却当真了,君无戏言,就封叔虞做了晋国的诸侯。

晋国开始时分封在山西南部,是个侯国,面积很小。

自叔虞始,一代代传下来,到了晋献公,已是第16代国君了。

在第13代国君—15代国君之间大约70多年,发生了晋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就是“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之祸根是第12代国君晋昭侯在位时埋下的。晋昭侯把山西南部的曲沃封给第11代国君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分裂为翼和曲沃。翼是当时国都所在地。

随后曲沃和翼两帮势力互相拼杀,争夺晋国大统。最终曲沃帮战胜了翼帮。

“曲沃代翼”后,中间隔了个仅仅在位两年的晋武公,晋献公就继位了。

晋献公就是重耳的爹。

《重耳传奇》这个故事就是从此开始。

晋献公姬诡诸在位时间是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51年,共计26年。

晋献公在位期间,天下其他地方什么样呢?

周王室羸弱,东方的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尊王攘夷”,号称春秋第一霸。剧中国君夫人齐姬为什么如此霸道,这跟她背后的靠山有关系。

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都在磨刀霍霍,也想学着齐国的样子过过霸主的瘾,只是国力不强,没到时候。

至于中原的宋国,这个商人的后裔之国,也想邯郸学步照着齐桓公的样子称霸,可惜笑料不断。

02

晋献公其人

上面说到“曲沃代翼”,同是姬姓后裔,双方拼杀了70多年。可以说,从根源上来讲,晋国就有内乱的“传统”。

晋献公上位后,也是大手笔,不过他用力过猛。

晋献公算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对内进行政治改革,选用能人贤人,晋国政坛为之一新。史书上记载他“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说明他开疆拓土,晋国在他手中迅速壮大。

不过他诛杀“桓庄之族”,曲沃帮几乎全军覆没,倒是解决了“公子作乱”的问题,却也为新兴士大夫登上晋国政坛扫清了道路。

后来的“三家分晋”就是这些新兴士大夫瓜分晋国的杰作。

晋献公威名远扬,毛病也不少,比如他的小气。大夫荀息献上“假虞伐虢”之计,需要献出宝马贿赂虞国国王,献公舍不得。灭掉虞国夺回宝马后,献公一个劲埋怨荀息,说自己亲爱的宝马老了瘦了。

晋献公还有就是跟自己的儿子代沟严重,这一点跟“雷雨”里的周朴园很像。这个毛病直接导致了献公晚年的“骊姬之乱”,给晋国朝政带来了严重打击。

03

所谓新田“罪己祭天”

这个情节在“重耳传奇”第一集就作为接重耳回来的原因,而且被渲染的极其附有冲突性。

当时正准备大公子申生和三公子夷吾比武,新田大夫上书,新田久旱不雨,灾民造反。是因为君王失德,需要罪己祭天。

并通过申生和夷吾的对话讲出了罪己祭天的严重性:如果祈雨七天不下,就要将君王自己作为祭品祭祀上天。

这时厚道的申生表示,可以代替父王去新田祭天。申生的母亲不许。

夷吾则表示,自己可以去,但不是祭天,而是带着军队,谁不听话就杀了谁。

晋献公知道这两个儿子都不可能代替自己,就想到了重耳。重耳得以回到晋庭。但晋献公接回重耳的原因是希望重耳为自己“挡厄”,也就是代替自己取死。

这个情节靠谱吗?

04

商汤“桑林祷雨”

《重耳传奇》“罪己祭天”这个情节跟商汤“桑林祷雨”如出一辙。

不过,商汤“桑林祷雨”发生在商朝建国时期,距离晋献公已经过去了将近900年。

商汤“桑林祷雨”是这样的。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后,天下依然大旱,连续五年颗粒无收。

商朝人信奉上帝,卜筮占卜之风盛行。天气大旱是因为没有侍奉好上帝的缘故,巫人说需要有人焚烧了,作为牺牲,去上帝那儿祈雨。

商汤说这事就不麻烦别人了,我是君王,职责就是侍奉上帝啊。我一人有罪不要殃及百姓了,一人做事一人当。

于是,商汤沐浴更衣,找个桑林,架起柴堆,自己躺上去,命令巫人点火。

可能是商汤的行为感动了上帝,这时天降大雨,万众欢腾。

这个故事记载于《吕氏春秋 顺民篇》。

05

情节错愕

商朝初年的事情搬到春秋时代,是不是有点错愕呢?

周人和商人的文化有很大不同,商人信神,“人牲”和“人殉”现象屡见不鲜。

到了周朝,周人依然相信天命,但是这个天命,主要是敬天保民思想。

“人牲”和“人殉”现象,甚至更晚些时候,历史上依然存在,清朝不是也偶有人殉现象吗?

但是,君王罪己祭天,将自己作为祭品,这种事情,到了春秋时期,不太可能出现。

在剧中,这个情节是由大反派夫人齐姬和东关五大夫设计的,君王的夫人和臣子都能洞察“罪己祭天”的荒诞,并作为打击对手的手段加以利用,为什么当时还算雄才大略的晋献公偏偏要钻这个圈套呢?

登录 评论一下